一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致病力及灭活疫苗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疫里默氏杆菌(RA)病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用灭活疫苗控制本病为主要的防控手段.本文将对一株易于培养的血清2型RA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并应用其制备灭活疫苗观察其免疫效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疫苗候选株.选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一株易于培养的血清2型RA,复苏后,选取15天龄非免疫北京白鸭肌肉注射该株细菌进行攻毒试验测定其致病力,结果显示应用该株血清2型RA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无论是0.25mL还是0.5mL免疫剂量组,均能对鸭子提供80%以上的保护率.
其他文献
鸭源鸡杆菌(allibacterium anatis)在鸡体内的分布能反映出其和相应疾病之间的关系[1],研究G.anatis在鸡体内的动态分布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也可以引起鸡的呼吸道及生殖道感染,因此本文拟通过对SPF蛋鸡人工感染G.anatis和IBV,利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
资料显示国内蛋鸡群鸡杆菌(Gallibacterium)感染十分普遍,国内报道的菌株均为鸭源鸡杆菌种(Gallibacterium anatis).gyrB基因是16SrRNA基因以外适合细菌鉴别的又一理想靶基因,适合于细菌近缘种的鉴别.因此,本文选用gyrB基因结合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河南和陕西省分离的14株鸡杆菌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在更大范围内分析我国鸡杆菌的流行种类
本文从1-3日龄肉鸡分离到一致病性菌株HB-2011,经人工感染可使健康雏鸡发病,并再次分离出相同的细菌。经常规细菌学检查、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呱酮、头孢噻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诺氟沙星等较为敏感。这是首次报道由摩氏摩根菌引起鸡的致死性感染。
为进一步确定人源志贺菌对鸡的致病性,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ZD02株对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的侵袭过程,并计算不同时间点细菌的侵袭率,侵袭率=视野中细菌侵人细胞数/视野中细胞总数x100%,实验重复3次,求平均值。la细胞中,感染后第30,60,90和120min时,ZD02株对Hela细胞的侵袭率分别为1.43%,2.43%,2.56%和2.62%,证明所分离菌株具有毒力。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
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作为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的病原菌或共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本文采用生长抑制凝集试验对3个鸭群的调查,结果血清学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至82%,表明我国种鸭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与国外报道的鸡群中血清抗体阳性率相近。此外,本研究建立了猪丹毒丝菌的分子鉴定方法,包括16S rRNA基因分析和sp
本文对近期所见子、母鸡群发病病例诊断、调查、分析情况作一报道,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XLD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对疑是分离物作鸡白痢沙门菌PCR检测,同时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等。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发现,该种鸡群种苗并非来自标准化生产的祖代种群,未经鸡白痢检测,鸡场鼠患较严重,人工授精卫生程序不良;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鸡白痢的流行,关键策略是从种鸡群着手,实施系统的鸡白痢控制方案
本文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细菌分布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对1日龄健康雏鸡采用腹腔注射、同居感染、肌肉注射、口服感染四种途径人工感染雏鸡,通过细菌的分离和制作切片,分析细菌分离与组织病变的相关性,通过48h的观察结果发现,不同途径的感染方法感染的结果有差异性。
目的:探讨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鸡的致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日龄健康雏鸡,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同居感染,肌肉注射和口服感染4种途径进行感染。结果:因感染速度存在差异,不同的感染途径相似病变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结论:从感染速度而言,腹腔注射致病速度最快,同居感染与肌肉注射的致病速度次之,口服感染的致病速度最慢。
目的: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病原菌、病毒分离鉴定等一系列诊断工作,对该疫情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30只病鸽其中幼乳鸽21只,分为4个混合样进行细菌分离。结果:实验表明这些分离物对小鸽具有较明显的致病性。其中单一病原(沙门菌或大肠杆菌)均可引起乳鸽发病死亡,死亡率分别为42.9%、28.6%。结论:只有注意科学用药,如更多的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减少用药盲目性,避免或延缓耐药菌株的生成,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临床上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原,感染后的发病鸭常常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为了研究RA中由钝化酶介导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PCR方法对2005-2010年临庆分离到38株的RA进行了ant(3")-Ia,aac(6)-Ib和aph (3)-IIa三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