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方式变革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深化课程改革

来源 :第五届北京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深化教育改革,需要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孩子健康幸福成长,有自信、有能力接受未来挑战.
其他文献
“后发型”大学相对于传统老牌大学的建校时间较晚,办学历史往往不长,办学经验也远不如哈佛大学等顶尖大学丰富.后发型大学如何才能挤进世界一流大学的榜单,实现“弯道超车”,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南洋理工大学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改革实践等,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提供有益借鉴.2018年,南洋理工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简称QS> ,《泰晤
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矩阵型组织系统”理论认为,大学同时具有院校和学科两个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围绕院校和学科的矩阵型组织,以院校组织为依托的是行政系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的是学术系统.根据克拉克的“矩阵型组织系统”理论,大学具有学术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大学组织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各自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权力运行过程中行政权力对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的表现形态走向网络化、在线化.教育领域中,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发生,MOOCs带来了碎片化无门槛的高等教育服务模式,③更多人走向非正式学习和非传统学习.学校教室的围墙正在消失,人们对开放在线学习的需求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机构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在线学习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育领域、企业员工培训领域.④通信技术、
在斯坦豪斯(LawrenceStenhouse)看来,传授、学习和评价之间的关系存在产品模式、程序模式和研究模式三种模式类型.产品模式是将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生产过程,由教师对客观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进行机械接受,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对客观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种直线的、机械的生产过程,学生是按照教学目标生产出来的规格、特色统一的最终产品.这种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
在现代性的宏观叙事中,“如何有尊严地生活?”成为第一伦理诘问.教育提供的“向上流动”的机遇意味着不同阶层之间相互流动的可能,这种制度安排既是一种知识文化传承的路径,更是人类通往尊严生活的必由之路.人们往往赋予教育以伦理的期许,且相信“教育域”中人本主义体现了现代性“善的生活”的光辉.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最具生命气质的实践活动,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以关爱生命为宗旨,是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
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渠道.教学研究自身品质的提高,需要对教学研究现状做客观的审视.关注实践当中较为普遍的偏向,是对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校准.观察近年来教学研究的实践,这些偏向尤其应当得到正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研制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录像课分析系统,初步实现了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评课向与数据结合的转化.笔者作为此项课题的参与学科——初中化学的教研员,通过近五年来的实践,深刻感受到了技术革命给传统教研听评课带来的变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录像课分析平台给了一双“慧眼”,使能应用类似仪器分析的技术更精细、更准确地观察课堂,更敏锐
概括地说,城市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不可持续问题.基于此,当前城市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快速推进对更新教育功能、内容、教学一学习方式与学生素养表现的需要与呼唤,同城市教育与其保持距离、反应迟钝、麻木不仁乃至大相径庭现状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教育系统有必要做出敏锐与适时的回应,其主题应是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
本次副中心控规力图形成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相对均衡、服务全面覆盖的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设施体系。编制期间,项目组与各设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实时进行紧密沟通,切实保障了基础教育设施用地在副中心控规中的落地,并配合完成了公示工作,回应了大家关切的一些热点问题。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北京未来20年定位发展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以综合创新人才培养引领未来城市的变革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