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对晚清蹴鞠运动发展的补证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于我国古代蹴鞠运动,相关学者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蹴鞠运动的起源、表现形式、发展历程、衰败及影响因素,再到与现代足球的对比等等均有所涉及。从蹴鞠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其发源于先秦,此后历经唐宋时期的兴盛,元代开始衰落,至明清逐步没落至消亡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根据已有清代蹴鞠相关的文献资料与研究,均集中与清代前中叶,对于清代末期蹴鞠活动的相关研究处于缺失,也未看到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佐证。那么清朝晚期是否完全没有蹴鞠活动?其活动形式如何?人们如何来看待?仍无法判断。本文在历史文献中新发现有关清末蹴鞠活动的记载内容,文献刊登在晚清报刊《申报》的副刊《点石斋画报》,根据新的史料对晚清蹴鞠运动的发展及认识进行了新的释义和补证。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蹴鞠已有研究阅读与整理,梳理蹴鞠运动发展的历史。对《点石斋画报》刊载图画及秒回文字进行查阅、整理和记录,从中选出有关蹴鞠内容的图片与文字进行分析。2.2逻辑分析法:对《点石斋画报》中有关蹴鞠内容的图片与文字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887年由田子琳绘制的标题为"蹴踘神技"的画报并包含218字的文字描写。另一则为1889年由金桂生所绘制的"西女蹴踘"并包含241字的文字描写,通过对参与者、观赏者、活动环境、活动形式及所用器具等进行逻辑分析,从而得出晚晴蹴鞠发展相关结论。研究结果:3.1蹴踘参与者及场所:从两个图片配文的表述来看,蹴踘活动的参与者都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具有专门技能的表演者。两名蹴踘活动表演者均为外国女性,这也与宋元时期"齐云社"等蹴踘社团表演者多为女性相类似。3.2蹴鞠的活动形式:从形式上看,两则蹴鞠活动均为杂技或马戏表演性质,需要表演者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完成的活动,当时国人擅长此活动的非常之少,但其形式与我国古代的"百戏"相似。在活动性质上,其与我国宋元时期的"蹴鞠打毬社""齐云社""园社"所从事的蹴踘活动相类似,均为杂技和表演性质,不过宋代"齐云社"的蹴鞠形式主要为"白打"形式的表演和娱乐。3.3蹴鞠所用器具:当时从事蹴鞠活动的球根据表演形式可大可小,内部为柔软填充物即有弹性也要有一定硬度能够使人立在球上,表层由皮革覆盖。3.4对蹴鞠活动的认识:从配文表述认为当前的蹴鞠活动与我国古时的蹴鞠是有传承关系的,随着年代的变化其形式和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军事训练的手段转变为娱乐表演,蹴鞠表演成为了当时西洋表演众多项目的其中一项,由于画报中也记录了众多国人杂耍、奇技和街头表演等活动,在点石斋的其余画报却未找到国人从事类似蹴鞠活动的表演,从侧面可猜测当时国人并不擅长或没有从事这类蹴鞠活动,也体现出清末国人从事蹴鞠活动的衰败。3.5对蹴鞠报道真实性的认识:《点石斋画报》为《申报》副刊属于新闻性画刊,其绘画遵循忠于现实描写的精神,其内容主要由三处来源:一部分为亲眼所见;一部分内容为听人讲述所得;还有一部分为从其他报刊和书籍中阅读而得。本文蹴鞠画报内容的来源是由三个来源中的哪一个还不能确定,由于不能判断画报是否为作者亲眼所见,所以其描绘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等内容,在细节上可能会有所出入。但由于画报的性质,已经成为学界研究晚清风俗民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该活动也并非神怪臆想类事件,对于该蹴鞠活动存在的真实性是能够确定的。研究结论:自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我国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也使得各类西人活动引入,在清代我国蹴鞠活动走向衰败和消亡的情况下。由西人表演的蹴鞠吸引了国人的关注,其表演者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艺人在舞台和马戏场进行表演,并有众多观众聚集。其表演形式为踩在球上前进、后退或旋转的杂技动作并辅以木板、绳索和瓶子等器具,蹴鞠所用球内部为柔软填充物外部覆以皮革,据表演的形式可大可小。虽然其形式与我国传统蹴鞠活动有所差别,但仍认为有一定传承关系。
其他文献
受国际大环境和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日益增加,局面复杂,各行业的发展都面临严峻考验。本文深入研究在经济下行环境的背景下建筑领域的投资风险,详细阐述经济下行环境下产生的建筑投资风险,并提出了解决风险与防范风险的举措。
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光伏发电、人工光合、储氢、电力储存、照明、热电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行业壁垒。同时指出了未来纳米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重点攻关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该技术在新能源行业内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文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数字化转型程度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范围规模效应、信息效应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3)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信用环境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不同会对数字化
悲剧在戏剧类别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代表着庄严、崇高、恢宏、雄壮的戏剧格调。中国传统戏剧中,不乏悲剧作品。但在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悲剧中虽有悲剧因素,却不具备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曹禺的戏剧创作,深显他的哲学观和生命意蕴。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悲剧精神的开拓,而且建立了中国真正的悲剧创作,在将悲剧艺术水准提升到崭新高度的同时,更深蕴着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统编教材实施中,相比“写作”,“表达与交流”不仅形式繁多,内涵更有重要发展。作为学习方式,它在“常处”,随处可见,随时可用;作为学习成果,它在“实处”,情境更真实,结果更切实;作为素养发展,它在“高处”,“有发现”更具表达价值,“我认为”更有发展意义。
语言建构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基础,有效的语言学习则是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实行“语言”与“思维”训练一体化,引导学生巧用语言知识点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可以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依托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通过“语言”,体悟文本逻辑艺术之美,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食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高校、社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建设,可有效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丰富大学生烹饪常识,提升大学生营养素养,提高大学生烹饪技能,养成厉行节约的优良品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饮食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研究饮食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地的特色小吃及饮食风俗,且有利于饮食文化的传播。螺蛳粉作为柳州市特色小吃,以其酸、辣、烫、爽闻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文化地理学即研究地表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的学科,本文以螺蛳粉为例,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分析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局部并发症急性坏死性积聚(ANC)的影像特征,探讨影响ANC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AN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CT或MRI上观察ANC的影像特点,将其转归分为吸收组与包裹性坏死(WON)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31例ANC平扫CT均呈斑片状不均匀低密度影,其内见小灶性类圆形等、低密度混杂影(23例)及脂肪低密度影(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