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势在必行

来源 :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w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近代建筑史研究之初,首先从技术方面着手;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开展27年来,关注"样式"方面较多,技术史研究十分薄弱.在近代建筑保护工作在全国普遍开展的新形势下深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当务之急是开拓近代技术史的研究.通过研究中国建筑近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发展,抓住中国建筑近代化发生、发展之根本,并对中国现代建筑之发展予以启迪.正在进行论文征集工作的2014年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在2012年第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新辟“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专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这一版块的关注度;结合举办地贵阳的具体情况,把此次年会的主题定为“中国内陆地区近代建筑状况及其保护技术”,强调了“保护技术”。同时,考虑把2016年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的主题明确定为“中国近代建筑技术”,从学术委员会的角度推进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的研究。
其他文献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物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东西两岸及印度洋中。海参商业品种的育苗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先后取得成
  分析近代时期黔西南传统建筑在建筑风格、使用功能、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演变,简述黔西南少民族近代建筑的基本情况,并反思黔西南近代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方法。
  本文关注城镇空间形态叙事结构,即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的规则体系及逻辑框架结构。在近代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中,我们经常过于关注关于民族一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而忽视
会议
近代贵州,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也随之带来了西方建筑文化.贵州是近代为数不多没有通商口岸的省份,属典型的内陆地区,西方建筑与地方传统建筑的融合及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之处.根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并非体现为进化式的规律,而是一种在选择性引进基础上的本土化过程.20世纪初的中国,体育场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伴随近代大型运动会的举行而出现.本文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建造的许多建筑体现了来自德国的青年风格派设计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国的青年风格派,接下来对青年风格派在青岛德国建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并非体现为进化式的规律,而是一种在选择性引进基础上的本土化过程。
由于螯合分散剂兼具螯合硬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的能力以及优异的分散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处理的各道工序中。目前行业中普遍使用的是聚羧酸类高分子助剂,以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为代表,相较于磷酸盐、乙二胺四乙酸等螯合剂,马丙共聚物不但具有良好的螯合性能,同时高聚物还具备优异的增溶性能和胶体特性,在螯合水中金属离子的同时还能使络合物稳定分散,能够适用于各种织物染色、印花后水洗,具有优异的分散和悬浮效果,在染
学位
  基于现代民族国家的空间坐标系之下对于"中国"这一概念的相对完整的理解,结合典型案例的比较与分析,从技术模式与工程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建筑工程建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