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下城市公园再策划——林地型景区空间结构规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林地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是景区进行旅游开发的基础。研究基于2016年本溪市青云山地区遥感卫片、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口密度等,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组合权重,结合GIS技术对青云山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根据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制定景区空间结构规划。结果表明:青云山景区内高敏感区占9.23%、敏感区占比60.17%、低敏感区占比22.65%、不敏感区占比7.86%,根据青云山生态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将景区分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三大板块,依据自然、人文等资源的空间分布,制定景区"二轴六区"的空间结构规划,针对各板块资源本底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基底制定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林地型景区空间结构规划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路径。
其他文献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和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或政治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荟萃之地。因此,相对于物化形态的城市,城市化则是一个动态的
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与我国的公民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将大学生公民教育置于学校德育的大范畴,与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在公民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
主要分析了基于PDA的管线测量系统的建设目标,阐述了系统的技术体系,介绍了系统功能及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