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种特异分子标记分析2013-2014年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组成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流行性病害.云南省的气候环境和小麦生产使条锈菌的种群变异迅速、群体结构复杂,所以研究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十分重要,为云南省条锈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由于条锈病菌是严格的活体寄生菌,至今无法进行人工培养.传统的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鉴定方法是使用感病品种将单个病斑上的病菌孢子进行扩繁后,再接种到鉴别寄主上,根据鉴别寄主的反应判断生理小种.由于手续繁复,由需要较低的温度作为发病条件,因此,仅能对少量菌株进行鉴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体研究的系统性,利用分子标记则可有效克服这一弊端,可以快速地对大量样品进行分析,尤其是使用微量罹病样品进行DNA提取的技术建立以后.本研究利用6个小麦条锈病菌小种特异分子标记(条中33,条中32,条中31,条中29,条中23和水源型)分析云南省小麦主产区采集的785份罹难小麦条锈病的样品进行生理小种分析.结果表明:785份样品中,CYR33的检出率最高,为93.7%, CYRSU的检出率次之,为77.6%,较往年有上升趋势,而CYR31在所有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从各地小种的检出情况看,在易门(YM-2)采集的小麦条锈菌样品中,CYR23的检出率最高,为81.7%,其余各地则CYR33检出率最高,其它生理小种在各地的检出率也不相同.在单个病斑上可以检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样品数达708个,占样品总数的90.2%,而且从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菌样品看,采集自不同地方的小麦条锈菌的样品,单个病斑上小麦条锈菌群体的复杂度不同.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气候状况的变化,冻害发生的频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倒春寒,对冬小麦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提取不同灌溉类型冬小麦种植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分
本实验选用耐盐性强弱不同的高粱品种甜选35、红缨子以及甜选41,研究了150mmol/L浓度的NaCl胁迫下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50mmol/L浓度的NaCl胁迫下,不同高粱材料
  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动植物的遗传基础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质资源也正逐渐从地球上消失。超低温保被认为是目前长期稳定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理想方
会议
  通过分析稻瘟病菌基因组,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和BLAST序列分析等方法从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中预测到了一个分泌蛋白基因MoSDT1.为了进一步研究稻瘟病菌效应蛋白MoSDT1在稻
  [目的]构建稻瘟病菌活体寄生阶段特异的效应蛋白BAS1和BAS4的过表达载体及获得过表达的异源表达菌株,为研究这些效应蛋白与水稻的互作特性,及其他新效应蛋白奠定基础。[
会议
  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在壤质潮土上开展了测墒灌溉与氮肥运筹配合对不同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前期耗水比例较低,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溉矮抗58高
会议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也是风媒远距离传播的真菌病害。小麦条锈菌在云南省越夏和越冬,但越冬和越夏菌源的传播方向和影响范围都不清楚。研究其在云
会议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由此带来的食物安全与健康风险问题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尤为受到
  植物的防御反应能被病原激发子所引发,局部的识别随后导致SAR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系统获得抗性).植物中SAR的发生与大量相关基因的转录重编程有关,其中重要的
会议
  本文通过在斜纹夜蛾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Cd),研究了连续3个世代幼虫取食不同浓度0 (Cd1)、4.06(Cd2)、10.15(Cd3)、20.3(Cd4)、40.6(Cd5)、81.2(Cd6)mg Cd/kg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