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的法文译本

来源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二十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论语》的译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了《论语》法译本的出现和发展历程,对《论语》法译本作者及其译作目的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对《论语》主要法译本的特点进行概括,希望能为在文庙及儒学研究机构工作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帮助和线索.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建构以及弘扬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支持,只有找准二者的契合点,将儒家思想有效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以下就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孔子对水情有独钟,他经常带领弟子们去观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哪条河边?要搞清这个问题,还需到孔子当年生活的那个年代,去寻找答案.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那么,孟子所说的东山又坐落何处?叫什么名字?长期以来,对于孟子留下的这个谜团,引来了许多猜测.跖,即柳下跖,是春秋末期活动于鲁国一带的著名人物.他聚众起义,占山为王,是一个不守道统的大盗.孔子曾到跖的住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孔子总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自然而然,人们对孔子的评价截然不同.很多时候,引发大家论争的并不是同一个孔子.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孔子装扮成不同的形象.无论是被反复的过度神化,还是被尊奉为至圣先师,都不能使认识真实的孔子.今天,要传承思想文化,有必要认清孔子的真实面目.孔子首先不应该是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还原本真魅力的孔子
在《论语》这部语录体的著作中,有一部分是孔子对其弟子、时人学行评论的记述,这些文字也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在被孔子评论的人物当中,有一个人特别值得注意,他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本文从孔子对管仲的评论入手,就孔子对"仁""礼"关系的论述作一点分析.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仁和礼的关系是统一的.对管仲践仁却违礼的矛盾现象,必须采取历史的观点加以理解和说明.
孔子创立的儒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从哲学层面上讲,儒学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学、人生哲理等智慧思想.它深刻地揭示了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做人以及如何做人的道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德的重要原则.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
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在880年袭封史上,一直严格按照宗法制度父死子继,世代承袭,偶尔也有兄终弟及的时候,明成化年间的衍圣公、孔子第六十一代嫡孙孔弘绪有罪革职为民,其爵位由其弟孔弘泰继承,孔弘泰去世后,爵位复归孔弘绪子孔闻韶.
孔子像以文物的形式佐证了孔子影响的深远存在,鲁司寇像是孔子像的重要一类.曲阜现存的鲁司寇像主要有三类:一是孔庙圣迹殿中的两石《孔子为鲁司寇像》,二是曲阜刻印古籍中的《司寇像》,三是孔府旧藏的《鲁司寇像》画像.审视这些描绘孔子任大司寇时的画作,仿佛再现孔子为官一任的坎坷和辉煌,透出孔子温厉、威严、恭安的人格.这些既是历史留给作者的孔子印象,也是绘者留给后人的孔子形象.
祭孔乐舞是用于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乐舞,曲阜孔庙的祭祀舞历史悠久,有文字记录可追溯至明、清两代遗存舞谱编排的祭孔乐舞,至今仍以"活文物"的形式保存于曲阜孔庙的祭孔仪式中,它将古代的祭祀礼仪、庙堂雅乐、宗教活动、家族风尚混合为一体,既带有浓厚的政治性,又带有鲜明的艺术性.本文借助于有关祭孔乐舞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孔庙祭孔乐舞历史演变的过程加以梳理,并阐述祭孔乐舞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和现
《仪礼》是中国古代重要文化典籍,属于礼经,位列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思想、文化、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由于时隔久远,其内容在现代生活中体现得很少,造成《仪礼》以难读著称,现代人读过《仪礼》的恐怕已经很少了.尽管如此,《仪礼》一书,依然有其不可抹杀的现代价值,尤其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几乎就是必读书.作为既能承接传统文化,又能发挥现代功能的文庙来说,在展示《仪礼》中记载的礼仪方
孔子创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以"礼"、"仁"为核心,以"德"、"礼"为治国之道.通常认为"仁、义、礼、智、信",道德文章就是其全部,"文圣"的熠熠光芒遮掩了孔子在兵学上的思想.其实在孔子的言语间,零散而跳跃式闪烁着许多军事智慧亮点.孔子不提倡战争,主张以"修文德"来制衡,先礼后兵.在"孔丘知礼而无勇"的定论下,隐藏着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化下的"义战、备战、慎战、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