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中亚多核成矿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准噶尔盆地成因

来源 :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解释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马蹄形造山带的成因?世界上人多数弯曲的弧形造山带原本都是直的或近于直的。哈萨克斯坦-天山厚皮的马蹄形造山带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类似的构造单元,由此可以恢复早古生代Kipchak(岛)弧的构造形态。以巴尔喀什为中心,较老的早古生代岛弧岩浆作用出现在马蹄形构造带的外环,而最年轻的晚古生代火山弧岩浆作用山现在马蹄形构造带的内环,它们都是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作用。巴尔喀什马蹄形造山带的形成,可以解释为在晚石炭世一时二叠世的晚古生代期间陆条弯曲的结果。陆条即条状大陆,用来描述长条状的、最初为较好的线性条带状的大陆地壳。普遍的深成岩浆作用说明,马蹄形造山带涉及的深度很深,至少达到下地壳。马蹄形造山带的成因说明,中亚成矿域具有复杂的变形过程,远较以侧向增生与垂向增生占主导的变形过程复杂。地壳表面条状陆壳的弯曲变形,必定引起以走滑为主的断裂构造运动,同时也将引起侧向的逆冲断裂作用。以巴尔喀什马蹄形造山带为例,北天山与成吉思山脉之间具有将近180°的旋转,可能与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期间天山造山带作为一个大型的左行走滑边界的存在有关。在天山以北,一系列从东而来的陆条向西拼贴,由于受到南北向乌拉尔造山带边界的限制,陆条被弯曲并左行错断,形成一系列具有年轻内核的马蹄形和初具马蹄形的造山带,如巴尔喀什马蹄形造山带和东-西准噶尔弧形造山带。中亚地区许多左行走滑断裂,如两准噶尔地区的达拉布特断裂等,在陆条弯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陆条弯曲和侧向拼贴导致了走滑-挤压-伸展环境下中亚成矿构造体系多核成矿系统的形成:以左行走滑的扎拉伊尔-奈曼-肯德喀塔-康古尔塔格深断裂为界,在其北侧,形成一系列次级左行走滑断裂和褶皱,其中,几个复背斜和复向斜(盆地)的核部,发育岛弧岩浆作用,构成了多核成矿系统的核心部位,如环巴尔喀什成矿带的内核、东-西准噶尔成矿带的内核,以及蒙古中部岩浆岩发育区。走滑断裂及其形成的花状构造,走滑断层相关褶皱,与岩浆作用系统一起,构成了中亚成矿构造体系多核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作用背景。区域地质与构造分析的结果显示,东、西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原始展布形态为近东西向,构成了与大山造山带大致平行的线形陆条。晚古生代(二叠纪末),由于沿天山造山带北缘的左行走滑运动,使得东、西准噶尔陆条开始弯曲,形成向北凸出的弧形,以及由向内侧倾斜的东、西准噶尔山脉和南侧的北天山所围限的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沉积地层等深图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这也说明了天山造山带是一个左行走滑的边界。准噶尔盆地及其周缘的盆山体系,构成了马蹄形造山带的雏形。
其他文献
地震波波形在储层发育带会变复杂,可利用波形的复杂程度对储层进行预测。但由于地震波是有一定带宽的信号,波形受这个带宽内所有频率成分的影响,如果直接利用波形的复杂性进行油气的预测,往往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提出了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 EMD )对地震波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每一个平稳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Mode Function, IMF)分量与已知井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对储层
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和油气储集体的复杂化,仅利用少量或单一的信息难以达到储层预测的目的。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可信度,利用AVO 分析方法中角度道集的预处理,获得部分角道集的叠加剖面。根据不同角度道集所反映的地层结构和流体信息不同的特点,提出了近角度叠加道集和远角度叠加道集两个属性。将远、近不同的两个属性进行组合而形成一个新的流体识别因子。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流体识别因子在突出异常
逆散射级数方法(Inverse scattering series method, 简称ISS)在噪声压制与深度成像等方面具有不需要先验速度信息和适应复杂地下构造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近道恢复、数据规则化及子波估计等问题。另外,在计算层间多次波时需要考虑伪深度单调条件且ISS 的数值计算量也较大。本文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了ISS 在实际数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正演模拟方法(FE-FDM)来研究声波在二维非均匀介质下的传播规律。该方法在z方向上采取Galerkin 有限元积分方法的思想,使得在该方向上能够任意剖分网格,而在x方向和时间域内采用差分形式计算以保证其计算的高效性。这种时空域的剖分方式使得该方法能够在z方向上方便地使用变网格技术,避免在某些高速介质当中的过采样问题而有效节约计算资源。在介绍本方法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引入一个变网
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常将地震资料的低频和高频成分视为无用的信息而去除。为了充分利用地震信号的低、中、高频分量所包含的有效信息,本文提出利用宽频带中的谱分量检测油气砂岩,并对地震信号宽频带谱信息的利用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模型的数值仿真,揭示了地震信号在整个频带中振幅谱的极值和周期性与层厚的对应关系,为利用地震信号高频分量分析储层提供了依据。然后利用高质量的时频分析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宽频带瞬时谱
通南巴地区海相储层钻井资料较少,储层横向变化大,利用双相介质正演模拟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各种类型的储层,本文针对该地区不同的气藏类型,建立相映的双相介质模型,实现了气藏理论模型的正演,指出了该区气藏的地震特征,对该区的气藏地震识别起到了有力的指导。
本文以东营凹陷西部梁家楼地区为例,以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技术刻画了浊积扇沉积砂体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90°相位调整后的地震相位具有地层意义,有利于开展高频层序的地震分析;在井震结合的层序地层格架下用Wheeler 域切片技术为研究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平面展布提供了等时研究的变时窗;在Wheeler 变时窗下提取的地震属性定量分析是研究沉积体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公认的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核心技术;相控属
依照Fatti 对Zoeppritz 方程中纵波反射系数的近似方法,推导出PS 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尝试联合两个近似公式进行PP 波和PS 波AVO 线性反演,得到了零偏移距纵波记录和横波记录。通过理论模型的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经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为纵、横波信息的联合使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也指出PP 波和PS 波AVO 联合线性反演的一些技术环节尚有待完善。
随着LG1 井的钻探成功,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在LG 地区又布设了近40 口探井,目前已完钻井22 口,其中20 口钻遇生物礁、鲕滩储层,钻探成功率达90%。近年来,在地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分析,总结并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相预测沉积相带展布,进而有针对性的对生物礁、鲕滩有利相带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系列。目前,这一地震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和扩大了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领域。
大巴山前陆是一个复杂的叠加变形带,主导构造由D2期变形形成。沿造山带自西向东,不同地段叠加变形样式不同。由于基底构造格架的控制,大巴山前陆构造带D1变形的构造线在西段和东、中段明显不同。本文介绍了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变形特征及变形时代,针对大巴山前陆变形特征及区域构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