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鼓浪屿四栋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与取样分析。调研发现,这些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物现状令人堪忧。宏观表现为结构体系混杂、结构布置不满足受力要求,传力不简明,构造柱、圈梁缺失严重;混凝土楼板、屋盖均有露筋锈蚀、渗水、裂缝、剥落,破损严重。微观分析证实,上述历史建筑混凝土材料均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劣化,骨料和水泥浆体交界处疏松不致密,水泥浆体内部存在大量的孔隙,砂石之间空隙较大,缺乏浆体的填充。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样品中还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微生物细菌,说明微生物侵蚀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分析认为,导致鼓浪屿历史建筑混凝土材料劣化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1)结构设计的先天不足:从建筑结构体系角度来说,鼓浪屿建筑包括砖石、砖混、砖木结构,结构体系混杂。由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刚度,在温度、荷载等各种因素作用下不能实现变形的协调统一,因此既不利于抗裂,也不利于抗震;(2)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设计未能严格把关:水泥组分单一,未掺混合材料,抗化学侵蚀能力较弱;对于粗细骨料的选用过于简单、粗放,没有颗粒级配、粒形和有害物质含量等技术要求。砂子中的含泥量较高,石子中混杂有红砖碎块,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配合比多凭经验而定,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配,四个样品的混凝土配合比差别较大,有些样品中几乎见不到粗骨料,而有些样品中浆体很少,不足以包裹粗骨料;(3)施工条件与施工质量较差:鼓浪屿四面环海,所有建筑材料均需船只海运上岛,施工不便。加上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缺乏搅拌机等机械设备,混凝土基本上由人工现场拌和,随意性较大,存在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所带来的质量误差和不稳定性;(4)外部环境条件复杂恶劣:鼓浪屿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雨,夏季、秋季多台风天气。由于常年处于盐雾、高温、高湿的南方沿海环境,氯离子渗透、碳化、酸雨侵蚀及微生物侵蚀等多重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混凝土材料的劣化。鼓浪屿众多百年历史建筑的使用年限已经远远超过正常服役年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劣化和损伤,迫切需要修缮加固。对于承载着厦门重要历史与文化信息的鼓浪屿历史建筑混凝土构件的修缮加固,应在充分保持历史文化信息的前提下合理进行结构性能和耐久性的提升,为此提出了分层综合加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