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有关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疼痛模式研究甚少,我们根据改良Kuorinka法,结合临床所见,尝试分析解释疼痛机制,以便为OVCF提供相关治疗建议。
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128例行PKP的患者,分为4种疼痛模式,18例Type A:伤椎棘突区;34例Type B:伤椎棘突、棘突旁区;20例Type C:Type B合并侧前方胸肋区;56例Type D:远离伤椎的下腰部或者腰骶部区域.所有患者术前后均行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ITS)调查,疼痛制图用于观察手术疼痛分布区的变化.骨折压缩的程度通过椎体变形指数(DI),后凸比率和后凸角来检测,所有病例术后1、3、6月随访。
结果:PKP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疼痛区域越局限改善越明显(P<0.05).PKP术后改善情况与椎体高度变化紧密相关,和椎体后凸比率及角度无关.随着椎体的高度减少,棘突旁疼痛加剧、区域扩大(P<0.05).类型A、B、C与DI间负相关(P<0.05),类型D与DI间无关.
结论:我们认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4种疼痛模式不仅能对OVCF的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还能预测治疗的结果。
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128例行PKP的患者,分为4种疼痛模式,18例Type A:伤椎棘突区;34例Type B:伤椎棘突、棘突旁区;20例Type C:Type B合并侧前方胸肋区;56例Type D:远离伤椎的下腰部或者腰骶部区域.所有患者术前后均行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ITS)调查,疼痛制图用于观察手术疼痛分布区的变化.骨折压缩的程度通过椎体变形指数(DI),后凸比率和后凸角来检测,所有病例术后1、3、6月随访。
结果:PKP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疼痛区域越局限改善越明显(P<0.05).PKP术后改善情况与椎体高度变化紧密相关,和椎体后凸比率及角度无关.随着椎体的高度减少,棘突旁疼痛加剧、区域扩大(P<0.05).类型A、B、C与DI间负相关(P<0.05),类型D与DI间无关.
结论:我们认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4种疼痛模式不仅能对OVCF的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还能预测治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