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分布最广、影响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在生存环境相对隔绝的条件下,不同的族群和文化发展出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教义.最初,人们对本文化本宗教之外的信仰和神充满了疑虑,这种疑虑在现实利益的驱动和情感的催化之下酝酿成为相互的警惕和敌意.汉字的"我",在甲骨文中是"一手持戈"的形象,这表明"我"的本义是"持戈守土以御外敌".显然,"我"意味着对"他"的排斥.排斥"他者"的态度也在原始宗教中一再证实,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都表明,在原始的部族中,其他部族的正神往往被视为本部族的邪神,这种互相敌视的态度,正是排斥"他者"的表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不同的宗教和教派就是这样保持着"互为他者"的状态,互相用排斥的态度对待对方.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把昔日处于分隔状态的人群纳入一个共同的世界,"地球村"是人类当前生存的基本环境,而走这"地球村"的人们都各自背负着自己的历史,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全球一体化带来了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并存的问题,每一种文化、每一种宗教信仰都面对着与其他文化其他宗教共存的问题,道教也不例外.
多元共存的处境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之间如何相互沟通和理解,退一步说,实在难以理解和沟通之处,也需要建立起宽容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我一他"的关系转变为"吾一你"的关系.这一点,《庄子·齐物论》的"吾丧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是道家道教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多元共存的处境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各种文化各个宗教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以防丧失独立存在的价值.伴随全球一体化而来的本土化倾向表明,每一种文化和宗教都在努力.对於道教而言,需要做的是,用现代的语言对道教的教义这行系统化的整理和理论化的说明.这是道教继绩保持独特魅力并走向世界所不可忽视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