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已经形成池塘养殖、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深水筏式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海水养殖模式,适宜于不同养殖水域的技术体系同步推行。据统计:201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901.2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142.39万吨,捕捞产量1758.86万吨,养捕之比为:74.5%:25.5%。总产量中,海水产品产量3490.15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411.11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50.57%和49.43%。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面积2166.72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5.96%。海水养殖总产量1963.13万吨,占海水产品产量的56.25%。其中,鱼类产量134.76万吨;甲壳类产量156.46万吨;贝类产量1420.75万吨;藻类产量216.93万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我国30年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在海水池塘养殖方面:我国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由于其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可以利用有限的水体,根据其容纳量,如对虾+滤食性贝类+鱼类、刺参+海蜇、刺参+对虾+滤食性贝类等养殖模式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针对高密度池塘养殖水质富营养化和养殖自身污染等问题,开发一系列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综合配套设备设施。在工厂化养殖方面:我国研发了陆基生态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与技术,该系统以养殖种类生态位互补理论为基础,利用不同营养级的养殖品种建立多营养层次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达到高效、生态、安全、节能减排的目的。在滩涂养殖方面:近年来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与成就。如:江苏开展的滩涂贝类与紫菜立体养殖模式,山东荣成海草床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等,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开辟了滩涂生态高效养殖的新途径。在浅海养殖方面:随着我国抗风浪养殖器材的应用和养殖技术的提升,海上养殖逐渐拓展至湾外,并逐步向深水区发展。如:黄海北部的虾夷扇贝底播养殖,山东半岛的浮筏养殖等,已经拓展至50m水深。在深海网箱研发方面,研发了一批特大型深海抗风浪网箱,研发成功了大型养殖工船系统,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另外,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几十年,我国的海水养殖业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总目标,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研究和构建新型海水养殖业的基础理论体系、新型工程技术与装备体系,构建标准规范体系,构建产业链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继续推进渔业开放发展,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构建国际化合作共赢产业和技术体系等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