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分析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是德国在加强大学教育的实践性方面的一个新尝试。双元制高等教育有几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即融合职业资格培训模式、融合实践模式及融合职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受到来自政府、企业界、学校及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尽管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不长,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与经验值得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名人博客因其实名所标明的书写者的真实身份和社会影响力,使得这种博客相比普通人博客更具印象管理的特征。本文运用戈夫曼拟剧论中有关印象管理的论述,认为新浪名人博客中的印象管理呈现出两大特征:限制性的自我和表演的社会化。
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教育系统按纵向分成三个阶段,按横向分成三大类型,提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类型,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它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又为技术革命提供创造基地,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的高职教育不应为了所谓的姓“高”还是姓“职”而困惑,更不应在改革中为了保持所谓的“职业性”而不敢有所突破。事实上,高职教育既不可能纯粹地姓“职”,也无必要贴上“职业性”标签,因此,也无需过于强调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另外,高职教育不应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单纯将高职教育理解为专科层次的教育显然缺乏科学性。事实上,有些应用性本科教育也可以是高职教育,而有些职业性不明显的专科层次的教育可以不是高
本文在学理上对学科、专业、职业的概念进行辨析,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指出学科、专业与职业三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学科建设不同于专业建设,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科与专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互惠互利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设置与建设的依据是学科和职业,专业是连接学科与职业的中介。不同层次的专业建设所采取的途径是不同的:层次从低至高(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高职素质教育的文本高位与偏重术业的实践低位,需要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哲学基本原理的矫正与大学文化精神的张扬;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高位与实际教学中本科减量的低位,需要针对类型性职业性特征与区域性差异,创新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实践的科学体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宏观共识的高位与组织实施弱化泛化的低位,需要脚踏实地的校本微观实践探索,创新可迁移性优秀个案。在对高职素质教育长期的思考、实践、反思、完善中,构建符合
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这类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理想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不是技能至上,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重点从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解构现有课程体系、变革传统教学方法这三方面入手,使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从注重专业技能回归到注重全面发展。
为促进高职高专院校适应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论述了加强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意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独特性,他们身上存在着某些严重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越发严重。如果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改善师生关系下手,因为师生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然后提出一些建议性的策略,从而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组建区域职教集团成为近几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本文就组建区域职教集团的现实需要、组建路径、实施要点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外部组建与内部组建相结合的创建程序;部门管理和集团管理相结合的组织运行机制;解决行政管理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资产投入问题的实施要点。
美国的职业教育以其特有的“单轨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近30年来中国在不断学习其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本文通过追溯两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希望为我国中职的发展提供相关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