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造物中的"器""饰"共生思想研究

来源 :2010年“中国概念&创意产业”国际服饰文化暨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线索和见证物,它既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基本生理需求,同时也是彰显社会地位、调节社会关系、寻求情感慰藉等方面的精神追求与释放的载体.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相关原理及设计艺术的研究方法,结合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所收藏传世服饰实物进行归纳分析,归纳出传统服饰造物思想在"器"与"饰"的表现上呈现的共生表现形式为"器完不饰"、"审曲面势、各随其宜"."器完不饰"核心思想是服饰造物的基本前提下各个层次的使用价值体现;"审曲面势、各随其宜"的核心思想是服饰在满足实用基础上所追求的审美意蕴和情感诉求.
其他文献
麦积山石窟的北魏造像多数是逐渐的以圆润质朴的面型代替了早期的高鼻深目,褒衣博带的汉装大衣代替了半披肩和通肩袈裟,柔和流畅的阴刻线代替了犍陀罗式衣纹,尤其是北魏晚期
本文就"晚清服"这一汉族服饰流变中的特例,从款式造型、配饰部件、图案装饰三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分析阐述了"晚清服"与明清时期妇女服饰的渊源联系以及受周边民族服饰特别是
宣化辽墓是中国迄今发现最大规模的辽代汉族家族墓群.墓群中出土大量壁画,为研究辽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尤其是壁画中各阶层人物形象,更是研究辽代汉族服饰不可或缺
会议
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绘画创作中创作者主观情感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一幅绘画作品除了具有视觉和色彩上的冲击力之外,还要让欣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同画家一同体验和思考生
作为设计方向的服装设计教学,在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后,仍有些需要突破改进的地方.本文正是从服装设计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服装设计教育发展模式特点的比较、分析
禅宗思想及美学所体现出的自然、单纯、简洁、宁静、空灵与超越,是人类灵魂深处的追求与企望.本文通过对禅宗自然观在服装设计表现中的阐述,以及对国际设计语汇——"自然主义
在黄埔新港铁路、公路等路基工程施工中,我局一处改制成功了W1001型履带砂桩机。 这种砂桩机系用W-1001型履带起重机改装的。它由起重机、20.5米的桩架、1.4吨重的震动桩锤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今年30岁,事情还得从高三的时候说起。有一次课间,我同桌和我说,她的一个亲戚才十几岁,因为心脏病突发,晚上一睡不醒,早上家人才发现她已经死了,我听后心里一下子就难受起
最近,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在一份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月度报告中指出,1998年住宅需求将比1997年增长近两成。 实施新住房制度后可能增加的有效需求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