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黑色素瘤是由于神经嵴的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殖所引起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转移性强、生长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前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放化疗、免疫疗法及靶向治疗等。而近年来研究显示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更持久,且采用免疫疗法的患者其预后效果更加明显,现已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加强免疫细胞识别及杀伤能力。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作为机体的固有免疫细胞,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和清除自身异常组织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同时,NK细胞也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到了与T细胞互补的监视作用。此外,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程度往往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而运动对机体NK细胞的数量、分型、功能等均会产生影响,且不同的运动方式对NK细胞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综上所述,本篇文章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方式对注射B16黑色素瘤小鼠进行运动干预,旨在讨论小鼠注射B16黑色素瘤细胞后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其不同组织中NK细胞数量、分型、功能的相关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是否可以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方式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产生相应的帮助,进而为相关肿瘤疾病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62只SPF级6周龄雌性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肿瘤组(T组,N=22)、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肿瘤组(TH组,N=22)。C组注射等量灭菌PBS,T组注射B16细胞,TH组于注射B16细胞24小时后进行运动干预,共干预3周,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三组均进行2次最大运动能力测试。分别在第2周与第3周最后一次运动后休息48小时后处死小鼠。取脾脏、血液、肿瘤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并分别加入相关抗体共孵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个组织中NK细胞百分比及分化情况、NK细胞作用靶点、NK细胞线粒体质量、葡萄糖摄取能力以及NK细胞中ROS。研究结果:(1)肿瘤小鼠经高强度间歇运动后TH组脾脏重量较C组出现显著增加(C2W&TH2W:P<0.05;C3W&TH3W:P<0.01)。经高强度间歇运动后血液中TH组NK细胞百分比较C组和T组显著增加(TH2W&C2W:P<0.001;TH2W&T2W:P<0.01;TH3W&C3W:P<0.001;TH3W&T3W:P<0.01),肿瘤中TH组NK细胞百分比较T组出现显著增加(P<0.001)。(2)高强度间歇运动后TH组与T组肿瘤的质量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强度间歇运动3周后肿瘤中TH组CD27-CD11b+NK和CD27+CD11b+NK细胞百分比较T组出现显著性增高(T3W&TH3W:P<0.01;T3W&TH3W:P<0.01),而TH组CD27+CD11b-NK细胞百分比较T组出现显著性降低(T3W&TH3W:P<0.05)。(3)高强度间歇运动3周后脾脏中TH组PD-1+NK细胞百分比较C组出现显著性增加(C3W&TH3W:P<0.05),高强度间歇运动2周后血液中TH组LAG-3+NK百分比较C组出现显著性降低(C2W&TH2W:P<0.01),高强度运动3周后脾脏中T组NKG2D+NK细胞百分比较C组出现显著性降低(C3W&T3W:P<0.05)而C组与TH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TH组较T组出现显著性降低(T3W&TH3W:P<0.05)。(4)高强度间歇运动2周后脾脏中T组NK细胞线粒体质量丢失百分比较C组出现显著性增加(C2W&T2W:P<0.01),而TH组变化较C组和T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强度间歇运动2周后脾脏中T组NK细胞ROS浓度较C组出现显著性升高(C2W&T2W:P<0.05),而TH组变化较C组和T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高强度间歇运动促进了肿瘤小鼠脾脏的增生。(2)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于肿瘤的生长没有影响,但可以提高具有功能效应的NK细胞(CD27-CD11b+NK、CD27+CD11b+NK)浸润肿瘤组织。(3)高强度间歇运动可以调节脾脏与血液中NK细胞免疫靶点,但对肿瘤浸润NK细胞免疫靶点影响较小。(4)高强度间歇运动可以调节脾脏中NK细胞线粒体质量与功能,增强对脾脏NK细胞ROS的清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