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关系的研究进展。刘彦随、龙花楼、陈玉福探讨了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主要包括外援驱动主导型和农村自我发展主导型两类。王承宗对低碳型新农村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大宣传,强化全民低碳思想意识;完善环保体制,夯实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监管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的替代效应。石娟在阐述“两型”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建立了“两型”新农村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范春等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指出乡村旅游空间要素的“斑-廊-基-缘”空间规划思想。覃永晖等以城市规划理论中的门槛分析法分析了环洞庭湖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软硬门槛限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唐克敏、袁本华在分析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三种关联模式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构建了协同发展的三级指标体系。卢宏建立了基于居民状况和认知的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度”的评价指标、模型和评价方法,他总结出经济协调度、社会协调度、文化协调度、环境协调度、管理协调度五级指标,最后以大槟榔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