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SAGD综合调控技术探索与应用

来源 :第十八届五省(市/区)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h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曙一区杜84块馆陶油藏自2005年转入SAGD开发以来,一直进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可行性及油藏工程研究.为改善SAGD开发效果、提高项目收益率,展开高产井技术攻关.①针对SAGD开发机理进行研究,确定高产井产量主要决定于泄油井点数及蒸汽腔高度,同时单个泄油井点贡献30-40t/d.②针对隔夹层制约蒸汽腔纵向扩展问题,对隔夹层进行射孔改造,有效解决低物性段对蒸汽腔抑制作用,实现蒸汽腔纵向扩展;③开展注氮气辅助SAGD开发研究,促进蒸汽腔横向扩展,提高热利用率和油汽比.关键技术的应用对高效开发馆陶组油藏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其他文献
孤东九区南区位于孤东油田的南部,含油面积2.84km2,石油地质储量343.73×104t.主力舍油小层4个,分别为42、52、53、54小层,其中主力Ng42小层地质储量49.8万吨,地面原油粘度在1075-1345mPa S,累计产油10.42×104t,采出程度20.92%,累计亏空14.14×104m3.空气复合驱先导试验开始前油井开井12口,日油18.8吨/天,测压数据显示该区平均地层压
金家油田金6块位于东营凹陷西南边缘斜坡带,是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普通稠油油藏.具有"薄、砂、稠、水、敏、低"的特点,2012利用蒸汽吞吐开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伴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即为注汽过程中的汽窜问题,汽窜降低了蒸汽波及体积,减小了热蒸汽的降粘效果,抑制了区块的有效开发.因此,分析汽窜原因及相应的治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从地质和工艺两个方面分析汽窜的
垦东92单元位于红柳油田南部,1999年投入开发,先后开发经历了试采、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吞吐开采,针对油藏"埋藏深、小层多、厚度薄、边水弱"的特点,通过加密完善井网、细分层系、工艺配套挖潜等做法不断创新思路挖掘油藏潜力,边探索,边调整,边提高,单元采收率不断提高,单元采收率达到19.31%,实现了单元转蒸汽驱以来产量稳定.
为解决目前由于边底水侵入等原因造成的部分稠油油藏筛管完井水平井高含水生产,严重影响产能,但无法实施分段堵水、堵水精度低的技术难题.研制了水平井可捞式桥塞、水平并耐高温堵剂、水平井液体桥塞等关键工具及堵水材料,形成了水平井分段化学堵水技术,实现对水平段任意一点精确堵水,堵水精度可达2m.该技术自2010年以来在辽河油田新海27块、杜84块、高246块、冷41块等区块累计现场应用19井次,截至2016
针对普通机械防砂技术完井后内通径小、存在砂环影响产量及后期打捞费用高等问题,开展了全膨胀筛管防砂技术研究.采用可解封的双向卡瓦悬挂器进行整体防砂管柱的悬挂锚定,下入可变径液压胀锥对膨胀筛管进行膨胀作业,实现了膨胀筛管的全井段无缩径膨胀.后期防砂管柱失效时,下入工具解封悬挂器,上提管柱即可实现筛管打捞.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膨胀筛管防砂技术完井后内通径大,筛管完全贴紧井壁,消除筛管与井壁之间的砂环,防砂
本文围绕胜坨油田热采水平井实施CO2辅助蒸汽吞吐后的生产效果,从注汽质量、井身轨迹等方面研究分析,并结合实际井例论证,初步认识了影响热采水平井CO2辅助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提出了下步应用方向.
针对注水油田注水效果差,层间矛盾大的问题,利用氮气泡沫调剖技术,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断块水驱效果.在有水油藏开发初期,利用氮气气举工艺,排出井筒积水,降低动液面、清除近井部位污染,提高油井产能.在稠油注汽过程中,氮气隔热,可减少热量损失,使套管得到保护.
本文中所设计的蒸汽吞吐式注汽锅炉热电转化超导装置实现了蒸汽吞吐式注汽锅炉运行中废气排放的热能转化成电能.这套装置充分利用了超导材料的零电阻、抗电磁等诸多优点,使得其热能转化率高.
面对复杂、多样的稠油油藏条件,单一的开发方式往往难以满足生产上实际的需要,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作为一种复合技术,不仅弥补了蒸汽驱在水淹油藏中蒸汽热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还采用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立体式井网开发模式,不但利于排水降压,同时可以促进汽腔的均匀扩展,大大提高蒸汽波及体积以及储量动用程度,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总之,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更是一种思维上的突破,打破了原开发认
为了全面认识GS油田G3块L油层隔夹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和描述为基础,利用岩石薄片、全岩定量分析,研究隔夹层的岩性及其组合;从沉积角度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及层次结构;通过隔夹层四性关系研究并依托储层参数模型有效识别隔夹层,搞清隔夹层的宏观分布规律;借助高压压汞测试手段,研究隔夹层的封隔能力;依据火驱现场监测资料,分析隔夹层封隔能力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3块隔夹层岩石类型可归为三类:泥岩类、低物性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