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发现新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抗癌机制研究。方法:利用MTT抗肿瘤细胞增殖筛选方法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筛选具有抗肿瘤化合物,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分离活性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caspase3/7的活性在细胞周期、凋亡诱导效应、凋亡诱导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的抗肿瘤机制研究。结果:从一株真菌F02Z-1593的固体发酵产物得到
【出 处】
:
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发现新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抗癌机制研究。方法:利用MTT抗肿瘤细胞增殖筛选方法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筛选具有抗肿瘤化合物,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分离活性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caspase3/7的活性在细胞周期、凋亡诱导效应、凋亡诱导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的抗肿瘤机制研究。结果:从一株真菌F02Z-1593的固体发酵产物得到5个山酮类化合物F02Z-1593I、J、T、U和V,其中1593I、T、U分别鉴定为AustocystinD、H、F,1593J和V为新化合物;5个化合物均表现出很好的体外抗肿瘤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而且对正常细胞人胚肝细胞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作用。新化合物1593J将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引起细胞明显的变圆、皱缩和核固缩等凋亡现象。1593J能剂量和时间依赖地增加细胞中的caspase3/7活性。结论:分离得到两个新的F02Z-1593J和V和三个已知的山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通过caspase3/7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起抗癌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地震波动压力对岩石孔隙流体渗流的助推作用。 在不同的介质模型中,地震波传播有不同的规律,这种不同的传播规律需用不同的传播方程描述。一般而言,介质模型越复杂,其描述地震波传播的方程就越复杂。通常来说,研究地震波的传播问题是由简单介质模型到复杂介质模型,而均匀、各向同性、理想弹性介质是一种最简单的介质模型。本文首先从弹性波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导出声场波动方程和完全波动方程;然后根据
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区海相地层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勘探程度很低,主要与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性有关。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分布发育的受控因素多,且储层类型较多,具有极为明显的非均匀性。这些因素极大地加大了储层预测和评估的难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出一套能有效针对龙门山前陆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储层地震预测的方法,严重阻碍了川西油气勘探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龙门山前陆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以多种地球
本文主要研究了吐哈油田HN2区块的主要目的层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K1S2和上侏罗统喀拉扎组J3K油藏沉积微相。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通过区内取芯井岩芯观察分析,结合钻井、录井并参考一些含油气盆地典型曲线对比,建立该区岩相与测井相的对应关系。同时充分利用岩芯、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工区目的层精细划分对比。并通过岩相类型、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等从而对目的层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对工区目的层沉积环
通过对川东北飞仙关组的古生物特征,野外露头的观察和钻井资料的整理分析,运用岩相古地理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宣汉地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单元,并根据岩石类型和测井曲线的旋回特点,建立了宣汉地区飞仙关组三级层序旋回。 根据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构造和测井曲线等相标志,对该地区碳酸盐岩沉积相划分。结合层序地层的研究成果,认识了研究区沉积相与海平面变化、层序体系域的关系及沉积相和微相的发育
本次论文以成都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等最新理论和方法,运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分析资料,对成都凹陷地区沉积相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研究区各构造区块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对成都凹陷的天然气基本地化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碳同位素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关系式进行分析,得出在成都凹陷侏罗系天然气主要来自下覆的须五段和下侏罗统的白田坝组。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对成都凹陷内
汶川“5.12”大地震致使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20多个市(州)的133个县(区)大范围的城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地震触发的大量的崩、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是导致城镇损毁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紧紧抓住了“汶川地震”这次千年一遇的极震事件,将其作为一个难得的“1∶1天然科学实验场”,通过对地震损毁城镇的震害类型、分布规律及致灾控制因素的调查研究,建立山区城镇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
本文研究区位于亚诺斯盆地南部,研究的目的层为始新统—中新统的米拉多尔组(Mirador)—卡沃内拉组(Carbonera)。以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出发点,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钻井、测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基础,深入研究目的层的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层序地层。通过对岩石类型的判断分析其沉积环境,层序界面的识别确定其层序格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
本文在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对石板箐变电站土质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阐明石板箐变电站场地西部及外围较大范围斜坡已发生明显的蠕变,场地内的变形体是该斜坡蠕变体的前端部分。 场地及附近坡体土石结构为较为密实的粘性土与块、碎石混合堆积,原始状态下地下水并不活跃。2008年强烈地震产生的振动效应,使得坡体因内部形成大量的微破裂而发生明显的松弛变形,导致地表水极易下渗。在雨季因
天然裂缝是油气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现象,尤其在盆地构造活动强烈的区域。对于低渗砂岩油藏,断裂系统对油气的成藏以及后续的开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红河油田长8油藏通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实践已经证明了断层及裂缝系统是该油藏油气富集和获得高产的关键。本论文针对红河油田裂缝系统特征、成因、期次、发育控制因素以及和油气富集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搞清红河油田长8油藏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
A novel colorimetric cation sensor bearing phenol,thiol and HC=N group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In a DMSO/H_2O(9:1,v/v) solution,the sensor exhibited highly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Cu~(2+) am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