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了蒸发冷却技术在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并通过试验研究,分析迎面风速、冷却温度等因素对热管散热器的换热及其压降特性的影响,并得到相应的试验结论.
【机 构】
: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南京211816 青岛宏达赛耐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266111
【出 处】
:
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蒸发冷却技术在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并通过试验研究,分析迎面风速、冷却温度等因素对热管散热器的换热及其压降特性的影响,并得到相应的试验结论.
其他文献
翅片管式换热器是制冷空调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换热器形式.翅片管式换热器中翅片结构形式和几何尺寸的不同,造成其换热性能和阻力性能上的极大差异.本文以熵产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采用熵产最小方法对空气横掠平直翅片管束换热的翅片管束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
管内冷凝流动摩擦压降计算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虽然人们对此已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一个准确度更高的公式仍是急需的.本文对两相流摩擦压降的计算公式和实验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获得了525组冷凝流动摩擦压降的实验数据,并用它们对归纳的29个计算公式进行了评价,结果最好公式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D)为25.2%.基于这些实验数据,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公式,其MARD仅为19.4%,显著提高了管内冷凝流动摩擦压降的
由Ag和ZnS构成的对称膜堆结构可以实现可见光(0.38~0.78μm)和红外(3~14μm)兼容的光谱控制.本文利用等效介质理论详细解释了膜堆结构出现这种光谱特性的原因.通过Ag/ZnS膜堆中引入周期性阵列孔,本文实现了可见光、红外和10.6μm三个波段兼容的光谱控制.结果表明,可见光的平均透射率大于85%,红外的平均反射率约为70%,10.6μm处的反射率约为5%.
液压动力源常采用定转速电机与定量泵或变量泵组合形式,目前又出现了由交流伺服电机、定量泵和其他控制元件组成的伺服泵控系统.本文分析对比了传统定量泵液压系统和新型伺服泵控系统的结构.并通过一个典型的液压系统工作循环,分析了两种液压系统的能耗,并对耗能量的多少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两种动力源的能耗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能耗产生原理及能耗预测的正确性.
点扩展函数是影响图像复原结果的重要因素,其空间大小是决定反卷积计算量和计算时间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理论点扩展函数的空间构形及其光强分布特性,分析比较了点扩展函数空间大小对反卷积过程所需计算量和计算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扩展函数空间大小的增大图像复原效果趋于稳定,但复原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却大幅度增加.因而在三维显微图像复原过程中应权衡考虑图像复原效果和复原所需时间,在保证复原效果
叙述了国内外有关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现状,给出了汽车可利用能量源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在分析汽车尾气中能量回收利用的价值基础上,总结出汽车尾气循环制热、发电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优势;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尾气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并给出了前景展望.
针对不同研究中有机郎肯循环系统工质选择原则的不一致,提出一种新的系统效率模型,研究了工质物性参数对系统热效率的影响、工质临界温度以及热源温度与系统最大输出功的关系.结果表明:拥有较小的定压比热、较大的蒸发潜热以及较低临界温度的工质更适合用于系统中;低温有机郎肯循环系统的最大输出功主要由余热热源温度决定,工质的不同对于余热利用的影响并不明显.
采用小波分析理论,借助MATLAB软件,编写了小波分析程序,实现了对信号的小波分解与多分辨分析,对两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动态失速实验中的动态压力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小波分解后相关频带内的信号分量,当信号某处的脉动幅值超过了给定的判断模态波扰动和失速团形成的相应阀值时,认为检测到了模态波扰动和失速团.研究结果表明,与直接观察动态失速过程相比,小波分析能够在失速团产生前的很早时刻就检测到失速先兆,并且能够准
本文采用了类似ASTMD5470的稳态方法搭建了界面接触热阻稳态测试系统,该系统的测试不确定度小于2%.采用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材料,添加粒径约500nm的99.99%高纯铜纳米颗粒制备得到60wt%的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热界面材料.实验研究了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热界面材料掺杂后对界面接触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接触压力为1MPa时,掺杂了铜纳米粒子复合热界面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为42mm2K/W,
介绍了蒸汽列管回转干燥机的应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国内外蒸汽列管回转干燥机干燥理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干燥理论基础研究比较滞后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蒸汽列管回转干燥机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