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强度和能量控制的一般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考虑地震荷载的随机性和频率与强度非平稳性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一般随机地震动模型,并给出了确定模型参数的原则和方法.该模型以地震强度、地震能量以及地震持时等宏观指标作为控制随机地震动模型参数的指标,而对其内在的频谱组成等指标只要求满足一般地震作用的特征.该模型可以用于描述平稳随机过程、强度非平稳随机过程以及强度和频率完全非平稳随机过程.通过与常用功率谱模型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州猎德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ANSYS,研究了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地震响应特征.由于桥塔为异型结构(贝壳状弧形壳体),采用8节点实体单元模拟主塔和桥墩.考虑塔、墩的剪切变形和初应力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建立了全桥精细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嵌固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考虑承台土压力这3种模型进行了不同地震波组合下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塔根截面的应力水平最高,是结构抗震的关键部
本文采用单梁式模型建立宜宾长江大桥斜拉桥的动力计算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的计算,并在计算中考虑了桩-土共同作用和群桩效应.根据桥址场地反应谱曲线和地震时程曲线,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该桥进行了地震反应的对比分析,桥型和地表峰值加速度较大决定了宜宾长江大桥地震反应较大.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抗震结构体系采用弹性索体系是合适的,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弹性索刚度或者采用弹性索+阻尼器体系来减
本文以广州猎德大桥振动台试验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对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两个参数即阻尼系数C和阻尼指数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确定了纵向粘滞阻尼器的合理参数;并按照相似比制作了粘滞阻尼器模型,安装于1∶60猎德大桥全三维缩尺模型上,进行了全桥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粘滞阻尼器的参数,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关键部位的相对位移,同时也改善了
本文概述了在强震地面运动和地震结构反应分析方面进行的一些工作:(1)应用每秒1次的GPS数据恢复5s以上的地震动信号,指出合理应用GPS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克服从加速度记录中无法恢复的地面永久位移,如果采用每秒50次以上的高采样率接收计,GPS观测站还有可能起到补充和部分取代加速度计的作用;(2)应用有限断层模型,三维差分和平行计算技术对地震的发生和转播规律进行模拟,给出了适合于城市和重大工程实际
本文基于PFEPG软件平台开发了混凝土试件的三维细观模型和混凝土高拱坝一地基系统地震波动反应分析的并行计算程序.通过算例验证了利用PFEPG软件及PCCluster系统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解决了限于计算速度的瓶颈问题,为进一步进行大规模数值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文介绍了中国专家评估考察团对泰国南部印度洋海啸重灾区普吉、攀牙、甲密三个府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团成员走访了各级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了解了捕鱼养殖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损失情况,掌握了当地海啸灾害损失的第一手资料和政府、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中国政府大规模开展经济技术援助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在防灾减灾体系、公众意识、工程选址、工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薄弱问题,并详细分析了
本文研究发现相同系统、相同采样频率的系统平稳随机响应时序的自相关系数与系统脉冲响应时序的自相关系数相等的特性.根据该特性,提出了基于ARMA法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模态参数识别时序建模方法.由于随机减量法可以生成RD函数,RD函数计近似于自由响应函数,因此又可以通过RD函数进行ARMA法建模.此方法摆脱了以往ARMA法只能利用平稳随机响应时序或近似平稳的系统响应时序建模的局限性,增加了ARMA法的实用性
本文采用连续的Gabor小波变换计算非线性响应信号的小波谱,对小波谱图进行时频重排,从重排谱中提取出反映系统频率的时频脊线,由脊线得到非线性系统的瞬时频率和幅值,进而识别出非线性信号的骨架曲线.算例表明:Gabor小波能灵活地调节参数使其适于分析非平稳信号,由时频聚集性较高的重排谱中提取脊线比常用的优化方法简便,且抗噪声能力强,计算所得的非线性系统的骨架曲线与理论值吻合较好.
本文介绍了一种较为实用的H∞鲁棒控制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算法,并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了采用不同输出反馈的控制效果.为进一步验证这种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1∶4五层模型结构的基于H-静态输出反馈的AMD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中仅用关键位置的少数传感器信号作为反馈输入,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结构相对位移峰值减小了30﹪~55﹪,绝对加速度峰值减小了20﹪左右.此外,试验中采用MTS系统Model793系
本文在阐述了基础滑移隔震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几种滑移隔震装置,就各种滑移元件和限位装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与其他基础隔震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外滑移隔震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表明基础滑移隔震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结构减震形式,应加大研究和技术开发力度,对技术成熟的滑移隔震装置,编制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