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前倾角的参考值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股骨前倾角定义为股骨颈轴线与股骨后髁连线之间的夹角.重建正常的股骨前倾角,无论对于股骨骨折的复位,还是股骨截骨矫形都是至关重要的.以往,我们使用的股骨前倾角正常值是12-15度,该正常值来自对离体股骨解剖学测量.目前,测量方法往往基于股骨CT片.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Reikeras法和Murphy法.Reikeras法中,股骨颈轴线定义为股骨头中点与股骨颈中点的连线;Murphy法中,股骨颈轴线定义为股骨颈两端截面中点的连线.使用这两种方法时,是否可以使用12-15作为正常值,尚未知晓.方法:研究对象为91例左侧股骨.使用其CT数据重建3维表面模型.调整3维模型的空间位置,使股骨干解剖轴平行于人体垂直轴.股骨前倾角使用3种方法测量:1.模拟传统解剖学方法,2.模拟基于CT断层片的Reikeras法和 3.模拟基于CT断层片的Murphy法,上述3种方法都是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方法,由2名独立的观测者测量2遍.组间信度和组内重复性用用同类相关系数(ICC)来评估.用Pearson相关来检测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用Student`s t检验观察不同测量方法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使用传统解剖学方法,股骨前倾角的测量值为14.8±5.0°,结果与我们12-15°的正常值一致.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同一观察者多次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都非常强(ICCs > 0.8).2种基于CT的测量方法和传统解剖学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均强相关(r > 0.9,p<0.001).而使用Reikeras法和Murphy法测得的值分别是13.3±7.2°和21.8±7.3°,与传统解剖学方法测得的参考值并不一致.讨论:传统的基于大体解剖的股骨前倾角测量方法,收到股骨颈干角的影响,对髋部手术的指导意义,不如基于CT的测量方法.每当使用股骨前倾角这一指标时,应当同时指明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不同的参考正常值,不应一概而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讨论其手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2月~2015年3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5~96岁,平均78岁。
目的 探讨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51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损伤,骨折类型GartlandⅡ型25例,Ⅲ型26例.伤后距住院时间1h-2d,手术时间为伤后2h-5d.均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克氏针针尾埋于皮下40例,外露11例.其中
目的 讨论微信公众平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 为更好的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水平,决定在我科试行微信公众平台介入下进行延续护理模式。首先,创立微信公众平台,针对新入院和在院患者进行推广订阅,以获取健康教育知识,并了解骨科现行延续护理服务活动。其中重点选取2015年11月-12月和2016年1月-2月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采集数据和分析
目的:探讨经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5年3月对3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共36个椎体,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经C行臂X线透视定位引导下进行椎弓根穿刺,将调制成牙膏状的骨水泥,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匀速注入病变椎体。
目的:超过90°极重度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有严重膝后软组织挛缩,股四头肌被拉伸,肌力不足,手术治疗困难,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康复程序复杂,我院收治2例双膝屈曲挛缩畸形超过90°患者全膝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CB)的形态学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软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观察,同时分析其x线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发生于股骨30例(50%),胫骨12例(20%),其他少见部位18例(30%).x线表现为一个界限清楚的具有薄硬化边的卵圆形骨质破坏区,呈偏心或中央位于骨骺或骨突.CT示骨质破坏区内有低密度斑点或斑片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8例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甲型血友病6例,乙型血友病2例;其中轻型2例,中型3例,重型3例;按照骨折部位不同分为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双侧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肱骨髁间骨折1例;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切开复位
目的:先天性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较低,既往常规采用枕颈融合术,但枕颈融合术会导致部分颈椎活动度丢失.近年来,有生物力学文献显示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可以获得满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我们这篇文章探讨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及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先天性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5年12月治疗先天性寰椎管狭窄病人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2~55岁,平均38.4岁.所有病例均行寰枢椎椎
目的 探讨祖国医学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本研究搜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应用Ilizarov技术配合祖国医学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患者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2岁.左下肢10例,右下肢8例.截骨长度3~12cm,平均7.3cm.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使用电针、中药熏洗治疗,使用
目的 总结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膝关节病灶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15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术后病理学确诊膝关节弥漫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2岁一51岁,平均33岁,手术方式采用一期前后双入路行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疗效评定: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