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辅助碳量子点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量子点纳米材料具有原料环保、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及荧光抗漂白性好等优点.研究发现一些强氧化剂或者强碱体系可以引发碳量子点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低温等离子体(LTP)是基于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由多种高能态粒子组成的高化学活性的气体,在离子化、辅助催化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1-3.本研究,我们发现了LTP辅助的碳量子点化学发光现象.我们构建了LTP体系,将其产生的高化学活性的低温等离子体导入到碳量子点分散液中,观察到了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在信号产生的同时,我们发现碳量子点溶液荧光强度减弱,并且发射波长发生蓝移.进而,我们对反应前后的溶液进行UV、FL、FT-IR、XPS等表征,并结合理论计算,推断该化学发光过程是由于LTP产生的臭氧在C=C上发生氧加成反应,生成高能态的氧化型碳量子点,当其由激发态回到基态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现象.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不同的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随着碳量子点种类及金属离子种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发光信号.因此,利用这种交互响应特性4,5,我们构建了新型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多种金属离子的快速识别(图1).该研究发现了LTP辅助碳量子点化学发光现象,并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深入解释了化学发光的机理,进而构建了新型传感器阵列.该传感器阵列具有传感单元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及检测范围广等优点,为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作为一类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DNA功能化的荧光铜纳米颗粒(DNA-CuNPs)具有合成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好,低毒环保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用于生物化学分析[1-3]。本工作中,作者将DNA-CuNPs溶液与双链DNA嵌入试剂(SYBR Green I)以适当比例相混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复合试剂,研究发现,在复合试剂中,SYBR Green I吸附在CuNPs表面,而没有插入到双链DNA中,因此复合试
莱克多巴胺(RA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苯乙醇胺类β2-肾上腺素兴奋剂,曾被作为一种新型瘦肉精用于牲畜饲养,但含有莱克多巴胺的肉类食品被人类食用后,会在人体内残留,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2.目前,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莱克多巴胺作为牲畜饲料添加剂,而开发高效灵敏检测莱克多巴胺的新方法已是控制莱克多巴胺滥用的关键之一.
激酶活性的分析对于激酶相关疾病的病理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现有的定向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只能用于酶蛋白的鉴定,但该方法不能告诉我们酶蛋白是以何种形式存在。活性蛋白质表达谱(ABPP)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能直接对感兴趣的靶酶蛋白进行原位标记的新方法,为原位研究激酶活性提供了可能性。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适配体是一类特异性结合癌细胞内的PDGF 并抑制其生长的寡核苷酸。然而PDGF 适配体极易被生物体内的核酸酶降解并且对靶分子亲和力较低。在这篇工作中,我们通过构建PDGF 适配体-DNA 四面体连接体系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这一连接方式,PDGF 适配体的稳定性延长至12 小时,同时细胞摄取效率和靶向性能也有所提高。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四个吡咯环与铁原子的络合物)组成[1].Hb 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这与肉品品质中肉色、持水力、嫩度有关[2].因此,Hb 的浓度是评价肉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Hb 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如比色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4]、化学发光法[5]和电化学法[6].其中,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电
溴布特罗(Brom)是一种使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苯乙醇胺类衍生物,属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这类药物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具有促进生长、营养再分配以及显著提高瘦肉率等生理作用,因而被一些不法畜产品生产者用作“饲料添加剂”[1]。
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FTO 表面沉积铜薄膜,再通过刻蚀使其生长成Cu(OH)2纳米线,高温退火使其变成氧化铜纳米结构。通过SEM 表征分析我们得到了、纳米线,纳米片、纳米带等纳米形态结构。在所制备的样品上通过磁控溅射一层铜,再刻蚀、退火,最终得到氧化铜的三维枝状结构。
甾体皂苷是存在于中药中的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传统的分离分析是多采用反相HPLC,但部分甾体皂苷无法得到良好的分离.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一种具有正相分离性能的色谱,且绿色环保.本课题组对SFC 在甾体皂苷(螺甾皂苷和呋甾皂苷)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优化色谱柱、改性剂、添加剂、柱温等色谱条件,确定了SFC分离螺甾皂苷和呋甾皂苷的一般色谱条件,了解了其在SFC 上的色谱行为规律,
分析单个细胞内的小分子和蛋白质等对于理解细胞异质性和疾病状态至关重要。现有单细胞分析技术以荧光检测及成像为主。大量成功开发的荧光探针已经帮助我们在单细胞层面了解细胞中信号传导。但同时,现有的荧光探针需要个体化设计及合成,从而实现胞内特异性检测,较为繁琐;且很难提供蛋白的化学活性。由于蛋白的局部环境能够显著改变其化学活性,因此有效了解蛋白在与其伴侣分子相互作用中化学活性的改变,可使得我们更加清晰的理
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监测单个体的尺寸、形态、行为及反应过程已成为分析化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中,有关单颗粒碰撞超微电极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单纳米颗粒在电荷转移过程中引起的电量变化较小,而传统电化学方法获得的往往是多个颗粒的平均性质,难以检测单个颗粒的特征信号。超微电极的双电层电容小,能够检测短时间内的超低电流信号,具有高的信噪比。因此,使用超微电极采集多个纳米颗粒随机碰撞产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