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目前一致认为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热毒疮疡。而对于栀子消肿止痛的外用功效,历版中药学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及相关中药著作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本文从古代文献、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三个方面简述栀子消肿止痛的外用功效。栀子外用治疗跌打伤痛的早期记载,见于明代的《本草蒙筌》,明清对其外用的文献记载逐渐增加。现代有多种含有栀子、用于跌打损伤的中成药被收载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也有医家自拟含栀子的制剂临床用于跌打损伤,取得较好疗效。现代研究表明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栀子苷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本草记载,还是临床用药经验以及现代科研成果,均为栀子消肿止痛的外用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药性论》载其"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于、目赤肿痛。"《本草纲目》记载栀子"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本草新编》记载栀子"止心胁疼痛,泄上焦火邪,祛湿中之热,消五瘅黄病,止霍乱转筋,赤痢。"在古代本草记载的基础上,目前一致认为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热毒疮疡。而对于栀子外用消肿止痛之效,历版中药学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及相关中药著作的论述并不完全一致。本文从古代文献记载、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三个方面简述栀子外用消肿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