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Ⅰ、Ⅱ、Ⅲ型干扰素诱导的Mx和OASL决定了宿主抗禽坦布苏病毒感染

来源 :第五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坦布苏病毒(TMU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对禽类具有高度致病性,有成为人畜共患病原的潜在危险。干扰素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本文对鹅1,11,111型干扰素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TMUV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无论体内、体外感染TMUV均可诱导鹅干扰素(goIFN-a,goIFN-γ,goIFN-λ)mRNA水平显著上升。并且,goIFNs预处理鹅胚成纤维细胞(GEF)能有效抑制TMUV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与病毒滴度(TCID50)的增加。为了进一步揭示goIFNs抑制TMUV增殖的分子机制,我们对不同亚型goIFNs处理的鹅外周血淋巴细胞(goPBMC)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goIFNs抗病毒作用依赖于其诱导的一系列干扰素调节因子(ISG)形成的正反馈诱导机制,如干扰素(IFNα,IFNγ,IFNλ),模式识别受体(RIG-I,cGAS,PKR),以及抗病毒分子(Mx,OASL,IF-ITM5,TRIM25)等。基于前期发现,我们对目标基因构建体外过表达与敲低模型,结果显示:过表达goMx和goOASL能有效抑制TMUV的感染,而经shRNA敲低goMx和goOASL表达能明显减弱goIFNs对TMUV的抑制作用,最终确认了goMx和goOASL参与了goIFN的抗TMUV病毒调节机制。综上所述,goIFNs抑制TMUV感染依赖于其诱导后续的Mx与OASL,并存在goIFNs正反馈效应。
其他文献
空肠弯曲杆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类肠胃炎等疾病.禽类是空肠弯曲菌的主要携带者之一,污染空肠弯曲杆菌禽类制品是人类感染空肠弯曲菌的重要途径.在人类生活和畜牧养殖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空肠弯曲菌的耐药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人类治疗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对79株喹诺酮耐药分离株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86位突变(Thr-86-Ile)存在于所有
会议
铁离子是绝大多数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包括鸭疫里默氏杆菌.前期研究工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可以利用宿主的血红素作为一种铁离子来源,且TonB1和TonB2参与到了此过程.然而,鸭疫里默氏杆菌转运血红素机制并不清楚.通过转录组测序及比较分析,发现RA0C_0783-RA0C_0784参与了此过程.RA0C_0783基因敲除后严重影响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对血红蛋白的利用.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结合试验
会议
本研究根据碳纳米管间距可调的特性,结合微流体芯片技术,研发了可特异性捕捉不同大小病毒粒子的诊断平台。研究表明:合成碳纳米管的铁催化剂镀层厚度与纳米管间距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通过精确控制铁镀层的厚度可使合成的碳纳米管间隙在30纳米-300纳米范围内自由调节;碳纳米管合成过程中的nitrogen doping处理可显著改善材料的生物兼容性,便于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整合碳纳米的微流体芯片可对不同大小的病
会议
会议
2015年8月以来,河南省部分地区养鸡场出现以发病鸡表现心包积液、肝炎为特点的肝炎-心包积液综合症.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研究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流行规律以及防控手段,我们对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疫病检测中心所收集的215份疑似病例进行调查统计.PCR结果发现,接诊病例中有141份为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分别来自全省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该病毒引起坦布苏病毒病,又称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卵巢炎,是以产蛋率、采食量显著下降,出现脑炎样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新型传染病.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扩增鸭坦布苏病毒XT株NS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GBKT7,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GBKT7-NS1.重组质粒转染Y2H酵母,经诱饵的毒性和自激活试验说明构建的
鸭甲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病原之一.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发现DHAV-1诱导成年鸭肾脏发生了瞬间的细胞因子风暴,并在肾脏中极散在的分布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然而,DHAV-1感染雏鸭对肝脏所产生的影响还没有确切的报道,所以,我们建立了动物模型,分别感染DHAV-1强毒株CH株和免疫商品化疫苗CH60株,肉眼和显微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中病毒拷贝数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结果发现
α疱疹病毒ICP22蛋白为疱疹病毒五个早期蛋白产物之一,其表达产物对激活病毒自身早晚期基因的转录表达起重要作用,是实现疱疹病毒裂解性增殖的基本前提.此外,ICP22蛋白还涉及与多个病毒基因或宿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影响病毒的复制、潜伏感染、免疫逃避、病毒粒子出芽和包膜等多个生理过程.然而鸭瘟病毒ICP22蛋白是否具备与其同源物相似的蛋白功能尚不明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鸭瘟病毒双拷贝US1基因编码的IC
会议
背景:鸭瘟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 UL41基因编码蛋白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病毒宿主关闭蛋白(virus host shut-off,VHS)同源,在α-疱疹病毒亚科中高度保守,已有许多报道证明HSV-1 VHS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但目前并没有关于DEV UL4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将DEV UL41 基因
Ⅰ型鸭甲肝病毒的2A1蛋白是一段只含有20个氨基酸的短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末尾的氨基酸NPG,与口蹄疫病毒2A蛋白完全相同.而口蹄疫病毒2A的末端氨基酸与2B蛋白的氨基酸P一起构成DxExNPGP功能基序.此基序介导核糖体跳跃功能,此功能在2A翻译完成后释放P1-2A蛋白前体,然后允许核糖体继续翻译后面的蛋白,释放的蛋白不与后面的蛋白形成肽键.而鸭甲肝病毒中的 GxExN-PGP是否介导此功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