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結合再生能源於建築設計新潮流之展(望)--以雲林科技大學為例

来源 :第三届空间设计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发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建筑与生态建筑在世界的未来潮流中,是十分重要的议题,不仅仅是建筑领域,甚至到许多产业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建筑是所有产业的火车头,在建筑领域中可涉及到的层面相当的广泛。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最终的目的乃是为了减少在地球上的污染,以及提升整个环境的品质,使其达到永续经营的目标。此研究主要是探讨再生能源于云林地区的使用性,其中以云林科技大学为主要研究的地点,主要探讨太阳能、风能在云林地区所能提供的能源,应用其当地文化特色的建材与大自然所赋予的能源,使其整个环境是在不破坏的状态下而生,并收集相关的能源数据,加以分析整理,提供未来做研究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邹族山美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自我觉醒对抗文化入侵的外在力量,在政府施行许多现代他的政策过程中,多元他的价值已快速而显着地改变本地,新的事物像住宅、衣饰、语言充斥在居住的社区邻里中,由整体计画去协助人门重拾原始情感,由参与式设计操作程序与自力自建再塑场所精神。邹族为台湾原住民族群之一,社区传承诸多反映在住居形式与空间秩序的传统法则及社会规范,本地存在因不同地形环境因素及住宅品质,对地方性建筑而言显示
大型零售业从传统百货公司、量贩店到近几年购物中心以主题式设计开发进而带动蓬勃发展,商业空间已不再只是单纯以提供购物为目的,购物中心藉由强调空间设计兼具休闲游憩功能的消费经验,提升不同业态间之市场区隔与创造更高商业附加价值。而消费者置身快速演化的商业发展,对购物体验与空间的互动及设计要求将日趋重视,此与体验经济所强调的创造消费经验价值不谋而合。本研究首先以文献分析购物中心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并以体验经
营房屋营造技术在包浩斯(Bauhaus)现代设计、营建运动影响之下,“机能”所具存的因素(factor)对应关系,让设计技术的操作被对闭在一种创作主体人自决、自律状态,而有别于过去传统时期的实践逻辑。这时候,建筑及其相关设计的良萎,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力量是较弱的;而实践主体者本身的资质条件和专业执行力,相对之下益显其重要性。这一事实延伸到后工业社会对于日益复杂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条件,则突显出设计
堪与学被广泛的运用在“人”与生活环境,从“生”之“杨宅”到“死”之“阴宅”,皆有密切之关系。台湾传统客家伙房于建设时,居住环境与建筑空间,都有一套设计原则,其应具有防御性、针对私密性与生活上之独特性,因此独特性之空间及其使用习惯,建设出与闽式建筑不同营建方式,另一方面客家人受儒家思想、风水与伦理观念影响下,创建出特殊之传统客家伙房居住空间。本研究探讨客家伙房在空间使用上之特殊性,在规划设计上探讨每
数位科技的应用是新时代人类生活的趋势,有效利用数位科技对个人及社、整体的发展都可能达成显着的提升,因此“数位台湾”也成为我国政府近年来的重大政策,教育部“创造偏乡数位机会中心”即是其一,数位机会中心的成立让偏乡民众可以学习数位科技,强化数位知识进一步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缩减数位落差。云林科技大学以在地优势及丰富的数位资源成立“社区数位发展研究中心”并承接教育部“九十四年创造偏乡数位机会中心辅导计书”
随着台湾经济提升,国人的国民所得也相对提高,所以人门对于居住环境的品质也相对的提高,以目前来说,台湾地区的房价渐渐走向高价化,但是整体台湾都市环境居住品质并无实质上的改善,而的土地利用与供给越来越小,土地使用效益与建物使用的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其实土地在整个不动产的市场价位来说,整体看来是较为稳定,但是房屋却会随时间增加,而其折旧率相对提高而房屋的折旧率会随时间降低,然而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进步,许
台湾自2002年加入WTO以后,初级产业面临冲击与考验,乡村青壮年人口外移都市发展之比例渐增,造成乡村人口高龄化,在乡村缺乏竞争力之恶性循环下,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若要改善当前课题,产业转型、社区营造等工作皆势在必行。近年来中央陆续推动“新故乡社区营造—社区风貌营造计书”、“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书”及“城镇地貌改造—创造台湾城乡风貌示范计划”等计划,主要以提高社区生活品质,并达到社区永续经营为目标
从国际样式、现代主义开始,造成全球的普同性与单一性,处于这个时代中,此种情形的产生造成了各地域之间丧失历史文化及其脉络;而现今处在如此特殊的时空环境底下,随着本土化思潮之兴起,塑造台湾本土特有环境风格便成为重要之课题,而我国园林在历史传统的文学思想及文化艺术之影响底下,讲求气韵、意境之美,将艺术与自然相互结合,成为我国特有之风貌,在我国传统园庭园中长于情景交融之意境表现,运用着写意之手法,创造出自
1950—1970年间,台湾在“以农养工”的政策之下,为了发展工业,推行农筑肥料使用,并搭配土地重划、农机具机械化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从农村中释出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工厂工作,留在农村的尽是老弱妇孺。自1963年起国内工业生产净值首次超过农业,从此台湾社会迈入工业化的时代。随着台湾工商业社会的蓬勃发展,这些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有感于到工业化对农村造成的诸多冲击,并疲于面对都市的紧促节奏,因此有人放
漫长的世纪以来,中国的屋顶形式会因地区、文化、风水、阶级等等的不同,而产生丰富的构造或装饰。其中许多具有强烈的识别性语汇,也成为大家认识探讨屋顶之重点。符号学(semiotics)是一种以科学的角度,发展出一套逻辑与岩谨并重的方式,分析出人文系统里符号的结构与内在意义。所以,一切文化的现象,我门都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符号”来进行探讨,进而找出强烈且具有“识别性”的语汇。本文就以传统东方建筑屋顶形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