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笔者试就世界各国现存量刑规范模式之中,两种较为典型的模式加以阐述和分析: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规则指导+量刑程序模式;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行情约束+求刑建议模式。基于上述两种模式的阐述,结合当前我国正在开展量刑规范化改革,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加以研究借鉴:第一,坚持综合主义的量刑指导思想;第二,量刑规范与法官刑罚裁量应当有机结合;第三,量刑规范应当保持动态化和实证性;第四,健全完善量刑程序控制具有不可
【出 处】
:
中国行为法学会越轨预防与矫治研究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试就世界各国现存量刑规范模式之中,两种较为典型的模式加以阐述和分析: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规则指导+量刑程序模式;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行情约束+求刑建议模式。基于上述两种模式的阐述,结合当前我国正在开展量刑规范化改革,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加以研究借鉴:第一,坚持综合主义的量刑指导思想;第二,量刑规范与法官刑罚裁量应当有机结合;第三,量刑规范应当保持动态化和实证性;第四,健全完善量刑程序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亚洲主义"、"亚洲共同体"等概念不止一次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话语,也不止一次地被不同的论客装填进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判断,鼓动起一次次"亚洲联合"或者"亚洲联盟"之类的宣传浪潮乃至政治运动.在这类话语和行动中,石原莞尔的"东亚联盟"主张和所谓"东亚联盟运动"作为对当时的中日关系产生了实际重大影响的政治运动和对战后日本的政界依然具有较大"魅力"的政治主张,理应引起学界更多
辛亥革命时期台湾已沦为日本殖民地,这使得在研究辛亥革命和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关联时,"辛亥革命与当时台胞的关系研究"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孙中山在两岸的革命活动也更加促使两岸同胞民族民主革命目的、要求和行动的一致性.辛亥革命对台湾武装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有重要影响,台湾人民给了日本统治者以顽强反击.辛亥革命对一些台胞回复国籍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力求根据新挖掘的资料,通过从国际视野和多角度审视辛亥革命与台湾
通过对史学史料《独臂翁闻见随录》作者以及笔记的简介,研究了其笔记风格,并分别从了解中国人的日本观、提供了近代中外关系新史料方面分析了其史料价值,指出《独臂翁闻见随录》具有独特的价值,书中的记载,未必全部符合事实,但为人们提供了走近近代史的新史料。尤其是清末驻日使馆的人和事,描写生动,内容具体,具有其他史料无法比拟的价值。
本文所指的革命主要为近代意义上狭义的以武装斗争来实现政权的更迭,辛亥革命还将这种革命赋予了民主共和的现代意义.这虽然是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艰苦努力的结果,但就本质视之,是鸦片战争以来晚清社会文化演进的必然.清朝为应对几千年"未有之变局",举办洋务,客观上促进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势力的崛起;而对维新运动的镇压,延误了改革;1901年后匆忙启动的新政,又使改革失控.清廷的倒行逆施,举措失误,为革命
辛亥的历史,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辛亥革命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事件,其间发生的大事要事,涉及面广,长时段,多面相,决定了迄今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仍只是大体的,虽然日益细化的研究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认识,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的更为丰富的认识,远远不够,而精确认知辛亥革命细节对于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永远是重要的基石.通过对辛亥革命政治性的探讨,指出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时,不能仅仅看到其缺陷,也不能
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主要业绩就是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他提出了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了民主革命政党,坚持了武装反清斗争,创建和捍卫了共和制度.辛亥革命实现了从封建帝制到共和国的划时代的政治变革,导致了具有民主主义启蒙性质的思想解放,激励了"实业主义"的昂扬,涤荡了陈腐的社会陋习,为后来的进步、革命的浪潮打开了闸门,成为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步伐.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
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清末民初唯一领袖群伦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政纲涵盖了当时其他所有革命政团和秘密会社的宗旨,因此,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按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组织斗争系统也较其他任何团体严密,因而使它能领导和发动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孙中山是同盟会的领袖,他的理想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与西方欧美列强"媲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他具有精博的学识
辛亥革命是一场导致持续两千年之久的王朝体制崩溃的社会政治革命,此乃中国历史上空前之大事件.武昌首义之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相继脱离清廷宣告独立.在这一过程中,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和中国最近代化的工商业都市,中外联系宽广,水陆交通便利,群集"各省之力",实际成为了担当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心城市.孙中山曾言:"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本文将考察辛亥革命在上海的进展历程,尝试探究辛亥革命中
民初党派纷争,政局动荡,人事变动频繁,仅在元二年间,内阁总理唐绍仪、陆征祥、赵秉钧、段祺瑞(代)、熊希龄等人先后粉墨登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投射在教育领域,表现为教育总长蔡元培、范源廉、刘冠雄(兼)、陈振先(兼)、董鸿祎(代)、汪大燮等人轮番走马上任.本文深入探讨北大严、章、马三任校长相继更迭的前因后果及其相互关联,尤其是重点考察革命党人对严复以贯之的排挤和攻击,可知当时的政治斗争不仅表现为革命党人与
本文旨在运用历史、比较、实证的方法,深入研究“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内涵与价值,探讨该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建立健全该工作机制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