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前体蛋白早成熟化激活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抗生素(微生物药物)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V-1蛋白酶(PR)活性的严格调控对于病毒的生存至关重要。在病毒蛋白表达及病毒颗粒装配过程中,处于病毒前体蛋白Gag-Pol中的蛋白酶必须以无活性状态存在,避免前体蛋白Gag-Pol和Gag被提前酶切加工(前体蛋白早成熟化)。干扰HIV-1蛋白酶活性的调控机制,特异性地激活前体蛋白中的蛋白酶,诱导前体蛋白早成熟化,就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本课题根据这一设想,运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建立了细胞水平的HIV-1前体蛋白早成熟化激活剂筛选模型。本工作中,我们构建和表达融合蛋白EYFP-p2/p7-Rluc。该融合蛋白为在增强的黄色荧光蛋白(EYFP)和海肾荧光素酶(Rluc)之间插入HIV-1蛋白酶剪切位点(p2/p7序列)。该模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加入Rluc底物,将产生发射光(λem~475 nm),Rluc催化产生的光波发生能量转移,激发同处于融合蛋白中的受体EYFP,产生激发光(λem~535 nm)。当HIV-1蛋白酶剪切EYFP和Rluc之间的p2/p7序列,使得EYFP和Rluc成为两个独立的蛋白。两者从融合状态改变成分离状态将直接阻断了能量转移,导致BRET比值下降。随后,我们用pEYFP-p2/p7-Rluc和不同的Gag-Pol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然后进行了Western Blot分析和BRET比值测定。结果证实了Gag-Pol中的蛋白酶活化之后,可以酶切p2/p7序列,并相应地引起BRET比值的下降。当在p2/p7序列进行了点突变,使得HIV-1蛋白酶不能酶切该序列,则BRET比值基本不变,验证上述实验现象是HIV-1蛋白酶特异性酶切的结果。前期工作表明efavirenz(EFV)和etravirine(TMC-125),能加速Gag-Pol的二聚化,导致细胞内被激活的HIV-1蛋白酶增多。与该结果相吻合,EFV和TMC-125处理可以明显下调BRET比值,而蛋白酶抑制剂Saquinavir则显著提高了BRET比值。随后,我们选取EFV作为模型的阳性对照药物,对筛选模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筛选方法灵敏可靠,特异性高,重复性好(Z因子为0.905),达到高通量筛选模型的统计学要求。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我所的化合物库进行了初步的筛选(2000个化合物),其中初筛阳性化合物3个,阳性率为0.15%。目前,艾滋病的防治主要是依靠药物治疗。临床上使用的抗HIV-1的药物均针对新产生的病毒,阻止新病毒感染新的细胞,但无法清除感染的细胞。本研究选择HIV-1前体蛋白早成熟化作为抗HIV-1药物靶点,以期获得可以激活前体蛋白早成熟化的新型抗HIV-1药物。这一新型抗病毒药物可以提前激活Gag-Pol中的蛋白酶,直接抑制病毒的装配。同时,由于蛋白酶具有细胞毒性,能引起细胞凋亡,所以有可能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源头上抑制病毒的生长,将成为根除艾滋病的化学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在危重症病人抢救过程中,快速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越来越显示出其积极的作用。除了大家所共识的心肺骤停、呼吸道梗阻、窒息等抢救过程开放气道外,对于部分急性心梗、心衰、多脏器损伤、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中毒等内科疾病,以致在创伤的复苏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确定性人工气道往往处于首要地位。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未经过诱导麻醉或充分镇静,给开放气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抢救室心动过速患者病因学构成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急诊内科抢救室4975例心动过速患者做病因学、心动过速程度及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4975例心动过速患者中心源性心动过速占33.8%。其中,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患者以心率轻度增快为主;心脏节律、传导异常患者以中、重度心率增快为主,两者在结构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别(p<0.01)。非心源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以轻度心率增快为主,并以感染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比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影象学长足的进步和人们对此病认识的提高,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有52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原因主要有:1.对AD缺乏苦惕性;2.对AD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经验不多;3.片面地判断辅助检查结果;4.仅仅满足于某些常见病的诊断;5.根据外院诊断惯性思维,不详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造成医源性诊断延误;6.个别患者和家属
疗养院及干休所面临的老年人群的“三高”现象,突发心跳骤停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急救黄金时间5分钟很难确保医务人员到达急救,普及社区心肺复苏知识可能赢得复苏最佳效果,同时为120急救争取时间,疗养院及干休所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必要的设备配置(除颤设备、气管插管设备)也是院前急救所必需,病例抢救报告提示:院前急救对心跳骤停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CPR)时早期人工气道通气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对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60例,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4组,A组行气管内插管;B组盲插喉罩通气;C组以球囊面罩装置通气,转送至急诊科再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延迟时间5~15 min;D组食道气管联合导管通气。  结果:在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等方面,B、D组和A、C组相比差异
作者工作的干休所自2000-2010年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31例。总结病例得出:就地抢救应抓住四个主要环节,早期诊断;就地抢救,应早、快、针对性要强,简便易行;转送医院:要充分权衡当时和条件和送院途中患者安全是否确有把握;防治猝死。
目的: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鉴别诊断。  方法:2例糖尿病人病例分析。结果:经确诊后,立即补充液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小剂量胰岛素疗等处理,病情均缓解。  结论:DKA引起腹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血酮体及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表现为C02CP下降,阴离子间隙增大,刺激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引发腹痛;(2)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钾等电解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肺部耐药球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EICU 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肺部感染耐药球菌的老年患者32例,静脉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检测治疗前及7天停药后的静脉血白细胞、血小板及肾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达71.8%,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差异,并且肾功能监测无显著差异改变,
以东方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orientalis)RS4.1010的变株RSB9为出发菌株,分别经紫外线和NTG诱变,研究不同形态菌落产量分布,定向筛选E形态菌落,获得高产菌株UVS333,其发酵效价较原始菌株提高50%,且遗传稳定型良好。连续进行3批1.5T发酵罐中试试验,高产菌株效价较原始菌株提高40%。
以稻瘟菌为检定菌,从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I07A-01824中发现具有抑制植物致病真菌活性的抗生素——英罗霉素,经结构分析,证明为一新抗霉素类抗生素。对9株植物致病真菌活性评价表明,英罗霉素对豆刺盘孢菌、番茄早疫病菌和草莓灰霉菌具有强抑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