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鉴于国际民航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国际民航组织正致力于通过市场导向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于2014年4月16日通过了第421/2014号条例,从2013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来自或飞往欧洲经济区境外国家的航班均不受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约束.欧盟碳排放交易新政的出台与国际民航组织框架下的航空减排谈判紧密相关.鉴于国际航空减排谈判正面临着若干十分棘手的问题
【机 构】
: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国际民航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国际民航组织正致力于通过市场导向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于2014年4月16日通过了第421/2014号条例,从2013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来自或飞往欧洲经济区境外国家的航班均不受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约束.欧盟碳排放交易新政的出台与国际民航组织框架下的航空减排谈判紧密相关.鉴于国际航空减排谈判正面临着若干十分棘手的问题,恐难期望国际民航组织能在2016年达成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航空减排条约.为有效削减航空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应在国内与国际层面采取适当的对策,对于中国来说,即使国内航空公司短时间内无须参加欧盟的碳排放交易,而且在ICAO框架下也没有强制性减排义务,但航空业的主动减排无疑已经迫在眉睫。在国内层面,中国应主动采用市场导向措施来减少航空业的温室气体排放,2013年开始启动的地方性碳排放交易试点已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国际层面,中国应加强与欧盟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广泛合作,逐步构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碳交易市场间的相互认可与连接机制,同时灵活处理航空减排谈判中的“共同而有区别责任”原则。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跨境破产将会越来越多,并日益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存在有关跨境破产的比较详细和具体的立法.我国新破产法虽然采取了很多先进的破产制度,并对跨境破产作出了规定.但新破产法对跨境破产的极具原则性的规定,将很难有效地应对已经出现或正在大量出现的跨境破产问题.从对我国跨境破产承认制度的分析入手,通过对国际经验和他国做法的介绍和分析,试图为我
我国法律设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宏观调控监督权.该权力与宏观调控权之外的监督权不同,后者属于国家权力之外的社会权力.我国法律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宏观调控监督权的控制,主要是程序控制.假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违法行使宏观调控监督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不能免责.
明确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实现制度规范化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传统法律责任理论视野下,往往粗线条得将财政转移支付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局限在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中,因此有必要从公私交融之经济法特点,运用新兴的经济责任制理论探索财政转移支付中法律责任制度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之上解读该制度在国内立法不彰、司法缺位和执法乏力的实践困惑,而后结合主要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国际经验,最终从责任范围、追
法律是社会利益的调节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虽然日趋完善,但仍未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现实环境压力和潜在环境风险,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其背后的利益关系,没有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包含着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本文从个人、社会、国家的角度进行利益分析后,提出通过组建第三方环保管理监督机构、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发挥环评机构功能等有效路径,以期实现环评制度所追求的平衡
生态安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没有健康生态系统的支撑,经济建设成果不仅会受到威胁,经济建设也不可能获得长久的持续性的发展.近年我国生态安全恶化,对生态安全立法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云南生态状况为视角,提出加强生态安全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加强生态安全影响评价法的地位和其它单行法规的修订,立法重视生态安全经济政策,立法加强机制创新
虽然我国执政党和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但是我国现行法律中基本上并不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法治化,需要从在法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于政策法律实施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这两个方面着手,提出政策法律的实施中生态文明理念缺乏真正落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落实政策法律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大气污染是一种严重危害环境的现象,因此,世界各国对这种行为均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我国现今采用的控制模式依然是以行政控制为主的模式,这种单一的线状纵向控制已经无法适应我现阶段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要求.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国应采取网状的立体控制模式,建立以司法控制、行政控制和公众参与控制的综合控制模式.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暴露,不少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而又不乏普适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本文系统论述了十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分析了各自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谈了一点看法与建议,要在明确立法思路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以实现产地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产品安全双重目标。建议在拟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设置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作为人类衣食之源的土壤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土壤污染防治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保障和先决条件.时逢史上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之际,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防治土壤污染,进而保障人类饮食安全,这是法学界应该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在食品安全得到最广泛关注和最严厉监管的背景下,探索研究我国土壤污染立法,提出应规制化肥使用,重点规范农药使用,建立切实有效而可行的检查制度,建
在大约50年前,美国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空气污染.不过,国会通过制定1970年《清洁空气法》,再辅之以法院等的努力,公众健康优先最终被确立为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从而使空气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仔细地琢磨公众健康优先原则在美国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制度设计与运行机理,无疑可以为我国改进日益恶化的空气污染提供基本经验与制度启示,确立公众健康优先原则,完善健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