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传统的致癌性试验是采用2种啮齿类动物进行2年的长期试验。但由于在周期、成本、预测性等方面存在缺点,目前的趋势是使用新的模型进行中/短期替代试验,代替一项长期试验或作为附加证据参与权重。在目前开发出的新模型和方法中,转基因动物模型最为突出,其中rasH2和p53+/-两种转基因小鼠已经被美国FDA所接受。与p53+/-小鼠只能用于评价遗传毒性致癌物质不同,rasH2转基因小鼠同时适用于遗传毒性和非遗传毒性的致癌物,使用范围更广,目前只有日本开发源公司能够培育、提供,小鼠不易获得且价格昂贵,国内还没有对于这种模型开展相关研究的文献或数据。本研究选用非遗传毒性的潜在致癌化合物F3SM,使用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短期(6个月)致癌试验,建立转基因小鼠短期致癌性研究技术体系,以有助于推动我国致癌毒性试验技术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目的 1.建立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短期致癌研究评价体系;2.与国外致癌性模型数据比较,深入了解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3.提升国内致癌性评价的能力,推动创新药物研发的需要;4.探究受试物致癌毒性,为申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方法选用10周龄的rasH2转基因小鼠雌雄各200只,设置7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10只/性别/组)、阳性对照组(15只/性别/组)、溶剂对照组(25只/性别/组)以及30,60,120,240 mg/kg 4个给药剂量组(25只/性别/主实验组),以及每个给药组设有毒代卫星组(1 5只/性别/卫星组)。所有除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其余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周6天,连续给药26周。阳性对照药物选用国际通用的氨基甲酸乙酯,于给药期第1,3,5天腹腔注射给药。试验期间监测动物的生长状况和临床症状,进行三次毒代动力学分析,给药结束后剖杀主试验动物,计算死亡率,测量脏器系数,测定血液生化、血液学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各组别各器官肿瘤的发生率,分析F3SM的潜在致癌毒性。结果试验终期,空白对照组动物自发脾脏肿瘤3例(1例脾血管瘤,2例脾血管肉瘤);阳性对照组动物在实验期内全部死亡,肺腺瘤发生率达90%。空白对照组和阳性组动物在试验期间存活率、肿瘤发生类型、部位和概率均与文献报道一致。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指标提示了F3SM对肝脏的损伤和动物应激;脏器系数结果明确提示肝脏肿大,且剂量-效应关系明显。组织病理学详细记录了所有死亡及剖杀动物各个器官的病变及肿瘤发生情况,经统计分析肿瘤的发生情况得出,30,60,120,240mg/kg剂量下,F3SM均在雄性动物中导致了肝腺瘤发生,但30mg/kg剂量下肿瘤发生很可能是由溶剂导致。连续给药26周,30,60和120mg/kg剂量的F3SM在rasH2小鼠体内均未见明显蓄积,240mg/kg剂量连续13周给药后暴露量增加,雌性动物有蓄积倾向,连续26周给药体内暴露量降低,未见明显蓄积。结论 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短期致癌试验体系建立成功。在本次试验条件下,60,120,240mg/kg剂量的F3SM在且仅在雄性小鼠身上有明确的致肝脏肿瘤作用(肝腺瘤),30mg/kg,60-240mg/kg剂量的F3SM对雌性小鼠无致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