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索适应于西北地区土遗址裂隙加固灌浆材料,以SH 溶液为主剂,粉煤灰、土遗址原生土与生石灰拌合为灌浆材料,测试浆体的收缩变形性、龄期强度,通过温湿度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安定性试验和耐碱性试验,对浆体耐久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室内模拟裂隙注浆,研究浆-土界面之间的抗剪特性。试验数据表明,SH-(C+F+CaO)浆体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性,较强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久性,尤其适用于西北
【机 构】
: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出 处】
: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适应于西北地区土遗址裂隙加固灌浆材料,以SH 溶液为主剂,粉煤灰、土遗址原生土与生石灰拌合为灌浆材料,测试浆体的收缩变形性、龄期强度,通过温湿度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安定性试验和耐碱性试验,对浆体耐久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室内模拟裂隙注浆,研究浆-土界面之间的抗剪特性。试验数据表明,SH-(C+F+CaO)浆体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性,较强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久性,尤其适用于西北地区特有的碱性环境中;而硫酸钠对其有一定的弱化效应,在高浓度的硫酸钠土遗址地区应慎用,浆-土界面抗剪强度与土遗址原状样相当。研究表明,此浆液适宜作为西北地区土遗址裂隙注浆材料。
其他文献
利用TAW-2000KN 压力机、TYJ-500KN 压力机和SH-Ⅱ声发射系统,对粗砂岩和细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巴西劈裂和变角剪切实验,对裂纹扩展过程的力学特性和声学特征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统计细砂岩和粗砂岩的单轴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可知,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比近似相等,抗剪强度比相差较大。细砂岩和粗砂岩剪切破坏过程声发射特性区别较大,声发射计数特点为,细砂岩:①-Ⅰ-②-Ⅱ-③,粗砂岩:①
辉绿岩常规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压密阶段,表明了辉绿岩的塑弹塑性材料特征。本文针对塑弹塑性材料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引入非线性指标,应用统计损伤理论,并考虑损伤门槛值,提出塑弹塑性岩石的非线性损伤模型。其中,参数的确定采用多元函数极值法更具有丰富的物理意义。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应变硬化软化特性,而且能够反映压密区的特性,更好地表征了岩石应力应变的非线性关系。最后,采用塑弹塑性应力应变曲线试验
围岩气体渗透特性研究,对开展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工程长期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以甘肃北山预选区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气体渗透率的测试。首先利用真空饱和法获得了饱和试样,之后在六种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完成了饱和花岗岩失水过程的监测,然后分别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围岩预设最高温度90℃及沸点以上105℃条件下完成试样干燥过程,获得饱和度变化过程曲线,基于Ke
为研究软弱岩体中隧道开挖引起的拱顶围岩渐进失稳破坏特征以及锚杆对围岩的加固效应,以Ⅳ级软弱围岩为参照对象,分别开展了无锚杆支护以及不同锚杆支护方式下隧道开挖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并对隧道开挖过程中拱顶围岩的位移、应力和宏观破坏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破坏是渐进发展的,同时也是塌落拱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无锚杆支护时,拱顶上方软弱岩体易于产生离层裂缝,
地震动是个动态的随机过程,具有明显的随机不确定性。传统的岩石边坡地震可靠性分析往往是基于拟静力法,忽略了地震的随机性。而传统基于数值分析软件的地震功率谱法虽考虑了地震随机性,却相对费时费力。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随机地震作用下岩石边坡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运用虚拟激励法和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岩石边坡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法。根据响应计算结果,基于首次穿越破坏准则建立了岩石边坡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算例分析表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比探讨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的低等级沥青路面峰值沉降和残余沉降计算方法,据此可判断冲击载荷能否正常作用以及低等级沥青路面是否能继续使用。研究对比显示,低等级沥青路面的残余沉降可通过分层总和法准确计算,其中荷载选择冲击载荷峰值,不考虑冲击载荷作用过程。低等级沥青路面的峰值沉降计算则引入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沉降影响系数,建立了峰值沉降和残余沉降之间的关系,沉降影响系数和低等
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系统的柔性对最大水平主应力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提高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测量精度对各种地下等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进行直接拉伸试验、"垫条加载"和"角锥荷载"形式的圆盘劈裂实验,弯曲拉伸实验获得岩石抗拉强度,结合实测数据破坏压力,孔隙压力及相关理论计算出最大水平主应力,并与利用经典水压致裂公式计算得到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通过"角锥荷载"圆盘劈裂
温度是影响岩石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温度对岩石孔径分布的影响规律,利用压汞法测试了25~1200℃高温热处理后岩石样品的孔隙特征,并研究了不同高温岩石孔隙的分形结构和孔隙率演化模型.结果 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岩石孔隙率呈指数增加,500℃是岩石孔隙结构变化的阈值温度,500℃之前孔隙率增长较缓慢,增长幅度约50%,之后孔隙率大幅增加约3~5 倍;(2)温度升高所导致的岩石新孔隙以孔径
我国西南及西部地区受青藏高原隆升、河流下切等因素影响,地形起伏大,岩体完整性差,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形成高切坡在特定的条件下易发生失稳破坏,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其中,2015 年2 月发生于我国西南某水电站右岸导流明渠段边坡的失稳是一例非常典型的边坡破坏现象,基于边坡变形失稳过程,通过赤平投影等工程地质方法,研究其边坡地形、岩体结构、强度特征,分析其变形破坏机理,认为其导致其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边坡
本文在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综放开采沿倾斜方向能形成老顶稳定结构的理论基础上,重新建立了较破碎老顶结构的力学模型,可用于分析老顶结构的阻水作性。老顶结构分为五块,通过求解,得到了老顶结构力与位移的关系式。本文通过现场工作面的涌水量监测数据验证了老顶结构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推导得出了35°~55°大倾角煤层较破碎老顶结构起到阻水作用所需的最小采深与倾角的关系式,可为现场地表水害的分时段治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