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座大跨度海底隧道,论文以翔安隧道为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讨论了大断面海底隧道风化深槽台阶法、双侧壁法和CRD施工法对围岩稳定与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类似条件下建议的施工方法.
从支护受力情况来看,CRD工法开挖完毕以后初衬拉应力区分布在拱顶、拱底和两侧很小的区域内,最大拉应力值为1.291MPa,围岩和二衬上面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拉应力;而受压方面,除了在初衬拱腰处出现十几兆帕的压应力,其他大部分区域受力要比其他工法小一些,从表中第四列初衬压力也可以看到初衬大部分区域受压应力在4~8MPa(相对最小),而且围岩和二衬上面受到的压力也相对最小。
从塑性区大小来看,无论是围岩还是衬砌支护上的塑性区,都是CRD工法的面积最小,双侧壁相对于台阶法来讲,塑性区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在初衬上面塑性区比较大些。
综合围岩及支护的受力和变形角度可以看出CRD工法的优越性,双侧壁法其次,台阶法稍微差一些,翔安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在风化深槽地段采用CRD法施工,结合真实、可靠、连续的监测数据,通过帷幕注浆、超前支护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有效的控制了隧道的地层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