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咪唑、噻嘧啶、芬苯达唑、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对西氏贝蛔虫幼虫杀灭效果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e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大熊猫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对野生及圈养大熊猫危害很大,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本实验采用西氏贝蛔虫卵感染小白鼠,以小白鼠为模型,观察了左咪唑、噻嘧啶、芬苯达唑、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对西氏贝蛔虫幼虫的杀灭效果,为大熊猫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实验共分1 2组,每组10只小白鼠,用实验室内人工培养的西氏贝蛔虫感染性虫卵通过灌胃的方法感染小白鼠,每只小白鼠感染1000个虫卵。在感染虫卵后第3天和第15天分别采用左咪唑(Levomisole)、噻嘧啶(Pyrantel)、芬苯达唑(Fenbendazole)、伊维菌素(Ivermectin)和多拉菌素(Doramectin)进行驱虫,给药后通过剖检小白鼠,统计其内脏、脑、肌肉中的幼虫回收数量,计算各给药组小鼠体内的幼虫减虫率。供试5种药物对西氏贝蛔虫幼虫的杀灭效果为:左咪唑(10mg/kg体重,注射):感染虫卵后第3天给药西氏贝蛔虫幼虫的减虫率为78.14%,感染第15天给药幼虫减虫率为64.40%。芬苯达唑(10mg/kg体重,喂服):感染虫卵后第3天给药西氏贝蛔虫幼虫的减虫率为96.71%,感染第15天给药幼虫减虫率为86.65%。噻嘧啶乳剂(10mg/kg体重,喂服):感染虫卵后第3天给药西氏贝蛔虫幼虫的减虫率为84.43%,感染第15天给药幼虫减虫率为75.65%。伊维菌素(0.2mg/Kg,注射):感染虫卵后第3天给药西氏贝蛔虫幼虫的减虫率为95.81%%,感染第15天给药幼虫减虫率为87.70%。多拉菌素(0.3mg/kg体重,注射):感染虫卵后第3天给药西氏贝蛔虫幼虫的减虫率为91.02%,感染第15天给药幼虫减虫率为82.46%%。实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药物中,以芬苯达唑、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对西氏贝蛔虫幼虫的杀灭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能较好地改善干燥肉制品的品质和风味,但是由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一种较为昂贵的加工方法,能耗大、处理时间长等特点使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规模受到限制,而
目的:无痛分娩技术对足月妊娠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00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
日本大正文坛上,现出一颗耀目的新星——武者小路实笃。涉论他的文学,如果轻率地割舍了由其发起的震惊日本近代文坛和思想界的“新村”运动,便无从谈起。倒是武者小路自述得
期刊
目的通过对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SYRCLE的解读,促进其正确理解和使用。方法逐条解释SYRCLE工具的评估条目,并用该工具示范性评估干预性研究《双孢菇胞内和胞外多糖对伴刀
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本文从多渠道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两支队伍作用和抓好日常教育等三方面详细介绍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
教师反馈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基于口译教学实践一线,从口译学习者视角出发,采用定量研究工具,针对大学本科学习者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与分析,探究学习者对口译教师反馈的态度
本文以微信推文阅读量为切入点, 以 “全国各级档案局 (馆) 微信公众号2016年度前十高阅读量推文”数据为样本, 探讨档案类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如何打造“100000+” 的高阅读量推文
通过测定-20℃冷冻条件下无冰衣组、15%镀冰衣组和25%镀冰衣组南美白对虾的感官评分、解冻损失、蒸煮损失、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盐溶蛋
目的:探讨肩周炎患者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