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黄萎病发生程度与向日葵生长的关系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系统性维管束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近年来,该病害已成为我国向日葵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日益严重,极大影响了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黄萎病不同发病程度对向日葵主要生长指标、产量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程度与向日葵株高、径粗、盘径大小、千粒重和籽仁率均呈负相关;并且对向日葵籽粒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病害严重度的增加,籽粒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病情指数1级与2级、3级和4级之间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而与5级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黄萎病病害的加重,对向日葵籽粒等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向日葵籽粒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硬脂酸、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程度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呈负相关,对花生酸和硬脂酸无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黄萎病随着病害的加重,对向日葵的产量、结实率、各生长指标和籽粒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In China, greenhouse cultiv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vegetables production in farmlands.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 is primarily attributable to over-irrigation, intensive farming, lack of rain and
会议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results in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ncreases soil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s.Microbiological processes play roles in converting the consi
会议
田间调查发现,玉米、高粱丝黑穗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其原因不清,成为病害的田间诊断及抗病育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病菌形态学特征与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序列比对分析,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高粱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玉米、高粱丝黑穗病田间症状表现差异较大,但经测定的病菌冬孢子萌发特点、菌落形态特征及病菌rDNA-ITS序列均与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病害,在我国的危害范围也越来越大.在黑龙江、呼伦贝尔、吉林、沈阳、通辽、河南等地区小麦种植区采集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经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纯化后获得镰孢菌90株.通过病原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EF-1α序列分析,90株镰孢菌鉴定为6个种: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优势种,有47株,约占52.2%;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有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不仅造成小麦产量的重大损失,而且还可导致品质下降。化学防治会造成环境问题,更加突显选育抗病品种在小麦育种中的必要性。由于病原菌群体毒力的变化,致使大部分抗病基因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失去抗性。因此,发掘新的抗白粉病基因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良星66和汶农14都是国家审定的优良小麦品种,其抗白粉病基因PmLX66和PmW14已被定位于小麦5DS染色体上,
稻瘟菌与水稻的互作是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研究的模式体系,许多学者对其互作机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关于稻瘟菌与水稻互作后的信号传导等仍缺乏系统的了解。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为一种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细胞信号传导方式。开展稻瘟菌侵染后水稻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分析,对于全面了解水稻与稻瘟菌互作的信号传导等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20多年来,世界各地稻曲病的发生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由原来的偶发性病害发展成为水稻重要病害,局部地区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病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到目前为止对稻曲病诸多重要特性的认识却相当肤浅。最近对幼嫩稻曲球整体连续切片的分析表明,水稻花丝是病原菌的唯一特异性侵染位点,稻曲病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例花丝特异性病害,也是孕穗期侵染的阶段性病害。然而目前尚不确定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哪个是稻曲病菌的主要初
油菜黑斑病是油菜上一种重要真菌性病害,由链隔孢真菌(Ahernaria sp.)引起,近年来在湖南大面积发生为害较严重,如2012年5月湖南醴陵市油菜上发生面积达90%以上.本研究为查明湖南省种传油菜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分布以及了解其致病性差异而开展以下研究:检测湖南省36个油菜品种中种子的带菌情况;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检测的36个油菜品种中35个种子带菌,通过形态学和r
会议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是世界辣椒生产上重要的病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极大,目前已成为辽宁省辣椒生产上重要的土传病害.植物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在形态特征上很难加以区分,开展不同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研究,有利于植物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的鉴定.本文对辽宁省不同生理小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为辣椒疫病菌生理小种的辅助鉴定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CDA是1号生理小种
本研究于辽宁省北镇市中安镇、吴家乡及柳家乡采集连续种植辣椒3年、6年、9年疫病发生严重的日光温室,采用5点取样法于同一温室内同时采集健康及患病辣椒植株根际土壤,将采集的相同状况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带回实验室,利用稀释平板与筛选培养基法进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并利用形态学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分离到微生物的分类地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地块的病株及健株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变化成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