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社会建设领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建议。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简称“十论”,即社会主要矛盾论、社会建设重点论、社会阶层结构论、社会建设目标论、社会建设任务论、社会建设阶段论、社会建设动力论、社会建设推进论、放手发动群众论、立足中国和放眼世界论。“十论”在学界、政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十论”接地气、讲真话、有新意,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
【出 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社会建设领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建议。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简称“十论”,即社会主要矛盾论、社会建设重点论、社会阶层结构论、社会建设目标论、社会建设任务论、社会建设阶段论、社会建设动力论、社会建设推进论、放手发动群众论、立足中国和放眼世界论。“十论”在学界、政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十论”接地气、讲真话、有新意,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是具有针对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的社会建设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气派的社会建设理论。“十论”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里程碑,为推动中国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继续深化和拓展中国社会建设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大城市、超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水资源供给越来越紧张,大规模跨地区的调水工程应运而起.异地调水工程让水源地和受水区之间产生环境、经济和社会关联.本文以天津于桥水库为例,分析其面临的严峻环境污染形势,研究发现当前治理手段的弱点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建设,重点提出水缘关系的概念,明确其为一种新型、对等、后致的地区联系,并建议从社会基础建设、平衡机制设计、环境信息沟通、"互助式"环保行动四个维度进行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不仅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统治的工具,而且为资本的扩张和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资本的空间生产带来了空间的爆炸,创造了大量的空间矛盾,它已经成为—把双刃剑,对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住房问题实质上是空间问题,是资本为了积累和增值而进行无限的空间扩展的结果.一方面,资本转移了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
城市言说的问题是当代西方城市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论域.理论家们借用了解释学研究中的文本方法,把城市看作一种文本,普遍地肯定了城市在"言说"、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无论是城市静态的建筑结构还是城市空间中人们的活动都是城市言说的基本方式.就其内容而言,城市的言说一方面表达了对城市现实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理想的建构.尽管在理论逻辑上对城市言说问题的探究必然引向对城市为谁言说的问题的讨论
文章介绍了空间生产的“生活”问题,分析了生活时代的空间问题,总结了“空间-生活”的伦理调适。空间、生产、生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空间-生产-生活的相互关联,是一个主体、社会、世界等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过程。从可持续的生产到可持续的生活,是空间变革、空间实践的重要伦理转换方向,面对这种转换,不仅需要对生产,也需要对生活,进行更为深刻的哲学与伦理反思。
齐美尔认为空间距离是价值、美感生成的源泉,是社会共同体存在的基础.现代现象如技术、货币、艺术等在不断消除空间距离的同时生成了—种心理体验:与原初的东西不断疏远.他对空间距离的辩证现象的揭示是中肯的,但是隐含在其中心理主义是需要被克服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齐美尔通过空间思想的本体论地位及其变化揭示出艺术、价值、知识、风格等的起源。他更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出空间上的辩证现象。更为关注他对于科学技术之于空间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转轨与变迁使得人们习惯于借助西方的社会时空理论加以分析,而很少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时空思想对西方的时空范畴进行反身性批判与创造性转化,形成更加科学的时空观念去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实践.其实,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时间是一个循环往复、轮回更替、无限扩张的运动过程,体现出螺旋式上升与曲折性发展,空间包含着天、地、东、南、西、北等六个方位,具有对称性与可逆性等特性.社
列斐伏尔通过空间与生产两个概念的双向互释揭示了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提出了以差异性空间改造资本主义均质化的抽象空间的空间政治学理论.传统的法治空间作为国家政治空间凌驾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之上,中国法治化进程不是通过日常生活被法律化形成均质化的法治秩序,而是通过普通民众的法律实践实现差异性的法治秩序.
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对北京社会阶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化为鲜明的中心、外围和边缘三个地带,社会隔离表现为封闭的住宅小区与周边棚户区及老旧住宅并存的形态.从地区(街道、乡镇)层面看,除了边缘地带的乡镇,其他地区(街道、乡镇)都是阶层混居的社会空间.
推进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建设是近年来学者对农民工问题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农民工参保状况并不乐观.本文选取我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对他们的社会保险参保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参保状况依然推进缓慢,且不同就业身份、单位性质,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首先要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促进他们更多地从次级劳动力市场转入
本文基于风险社会学的视角,对信任与风险的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解读了我国社会当前公众谨慎信任观的形成机理.西方社会学家卢曼、吉登斯、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均对信任与风险进行了经典的阐释.在风险社会视域下,不信任或谨慎的信任变为了一种社会的常态,这是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信任危机的表现.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息公开,依法治国是风险社会视域下提升普遍信任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