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心理素质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以及主观社会地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横向与纵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研究1为横向研究,主要基于心理素质双因子模型,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及自评抑郁量表,从横向的角度考察中学生心理素质、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情绪间的静态关系,即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在心理素质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模型是否成立。此次调查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重庆市选取两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623份,回收问卷1620份,有效问卷1586份。研究2为纵向研究,采用同研究一的问卷及量表,从纵向的角度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追踪调查,从而进一步验证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在其心理素质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是否仍然成立。此次调查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贵阳市某中学高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调查,研究历时4个月,共对2017级高一新生进行了4次测试。其中第1次测试安排在新生入学后1周内,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4份。随后3次测试,分别采用间隔4周集中测试1次的方式进行。通过采用双因子模型及有中介的潜变量增长模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一(1)心理素质与主观社会地位呈显著正相关;(2)心理素质、主观社会地位均与抑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3)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抽样5000次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中学生一般心理素质不但能直接负向预测个体抑郁水平,还可以通过主观社会地位间接预测个体抑郁水平。研究二(1)主观社会地位呈片段化线性增长,其起始水平和第一阶段的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2)抑郁同主观社会地位相同呈片段化线性增长,其起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3)主观社会地位的截距在心理素质与抑郁的截距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素质越高,主观社会地位则会越高,从而学生的抑郁水平越低。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心理素质双因子模型理论的研究,还深化了心理素质的功能价值研究,同时也推进了学界对于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二者间关系的认识。此外,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应该着重提升学生主观社会地位以降低其抑郁水平,从而保证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