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指将技术进步在市场上商业化以获取利润,或者应用于生产过程以提高效率的行为。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但不可或缺的是必须由企业将技术进步引入经济领域,才能够不同程度地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制造业企业是绝大多数技术创新的实施主体,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其中交易的上市公司则是我国企业当中的佼佼者。本文延续创新研究的传统,将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行为定义为R&D投入,试图测算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绩效,并从产业组织、演化经济、行为金融和创新地理等视角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R&D绩效的制约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创新活动的特质(高风险性、收益跨期性、严重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如何衡量企业R&D绩效成为创新经济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采用由Griliches(1981)开创的资产-价值方程来测算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R&D绩效,就作者目前所见的文献来看,国内尚无类似研究。在资产-价值方程中,企业价值由证券市场对企业所有权凭证的交易而确定,另一方面,企业被看作是一系列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组合,因R&D投入而得到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中一种。因此可以根据特征价格(hedonic price)方程估计出企业知识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的隐含价格,即本文所界定的R&D绩效,这反映了投资者对知识资产将会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折现后的估值。作者还通过合理计算股权分置前后的企业价值,并引入半年期动量指标来控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尝试改进Griliches的资产-价值模型。随后,本文从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行业生命周期、地理集聚四个方面,研究其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R&D绩效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R&D投入将提高企业价值。在控制了投资者情绪、研发投入能力、公司本身的债务风险、市场对成功公司可能的高估值以及与R&D投资无关的长期获利能力之后,R&D绩效均为正且显著。即资本市场认同R&D投入将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获取超额利润,最终提升企业价值。虽然制造业上市公司R&D的相对价值高于其有形资产,但与国际相比处于较低水平。(2)源于对经典的熊彼特猜想的实证检验,选择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这两个角度。结果发现在样本覆盖的2003-2011年间,R&D绩效与上市公司规模显著相关,但并不是单调递增关系,而是随公司规模上下波动,大致呈倒U型。这体现了熊彼特提出的“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创新”,与熊彼特的反对者提出的“小企业有利于创新”这两方观点的融合。但R&D绩效与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市场结构之间不存在一致且稳健的关系。(3)引入行业生命周期是从产业演化的视角来看待企业创新。采用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并结合行业与历次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样本公司所处的制造业二级行业大致分为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这三类行业R&D强度依次下降,成长型行业最高,其次是成熟型行业,最低的是衰退型行业。从R&D绩效来看,同样是成长型行业的R&D绩效最高,成熟型行业稍低,衰退型行业最低,说明按照产业演化视角对不同行业所属生命周期的分类确实反映了不同类型行业之间的现有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潜力差异。(4)通过计算上市公司经济活动和创新活动的集聚度,描述了上市公司产业和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与集聚情况,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布极不均匀,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创新活动的分布与其相似,而且更加集中。随后估算上市公司的专业化知识溢出,分析随地理距离衰减的知识溢出对上市公司市值及R&D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同区域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知识溢出将提升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地理邻近的同行业上市公司R&D绩效较高,而且这一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区域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知识溢出。但多种常用的距离衰减模型与不随距离衰减的差别并不明显。这一系列发现拓展了从知识溢出角度对公司集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