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的支撑。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本文在解读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工科高校教师队伍现状,探讨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工程教育;电气信息
作者简介:樊立萍(1965-),女,山东淄博人,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辽宁 沈阳 110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2-3-53)、沈阳化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09A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7-0003-02
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成为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难题。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并重视的问题。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建设并保证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引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工科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本文探讨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一、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作思路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胜任现场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工程专业4年制本科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11条要求,[4]分别为:(1)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2)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3)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4)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6)学习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7)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8)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9)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10)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依赖于卓越的工科类大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紧密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有调查显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受传统观念、学校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其创新精神和综合创新素质与时代的要求有较大差距。[5]学生的创新力不强,关键是没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6]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目前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为了应对10余年的连续扩招,高校教师队伍也在匆忙中连续扩大,许多应届硕士甚至本科毕业生在没有经过必要的岗前培训、没有积聚必要的工程经验的前提下便匆忙走上工科教学讲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就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状况看,多数学校的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书生型毕业生。由于多数人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学术型的,形成长于理论研究而疏于工程实践的学术风格,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工程背景,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与能力较低,不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近亲繁殖严重,缺乏领域拓展能力与积极进取精神。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大幅提高,教师负担日益加重;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平衡,高层次人才难以稳定;学缘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等是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7-9]高校内普遍采用重科研、轻本科教学导向;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工程实践现象。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等现状,与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10]不能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需要。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1]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出优秀的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依赖于卓越的工科类大学教师。“卓越计划”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在工科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需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验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卓越计划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12-13]
建设并保证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14-15]
四、师资队伍建设建议与尝试
如何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卓越工程师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卓越工程师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师资队伍现状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结合培养特色与师资现状,我校采取了多方面措施,着力培育一支适应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师资队伍。
1.引导教师强化工程教育理念
学校和学院通过网络宣传、会议宣讲、学科交流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广大教师传递高等教育形势、学校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教师明确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引导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工程教育理念。
2.营造气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制定并及时调整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热情。学校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工作量计算给予了更大的系数,学校和学院两级均制定了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与改革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近几年,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3.以老带新扶持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鼓励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老教师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带领青年教师亲临现场、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验实践环节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4.引进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加大引进力度吸引具备丰富工程背景的高级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学院为引进人才建立专门工作室并配备相关领域教师作为其梯队成员,充分利用引进人才的工程与创新素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教学,并为青年教师提供高水平的工程培训。学院引进了两名具有国际著名公司10余年工程设计经验的海归博士,他们丰富的国际工程实战经验对教师及学生的工程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搭建平台强化教师工程能力
科研与教学平台的搭建注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以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为平台,为教师提供从事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平台。几年来,依托自动化专业所在的省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实验室,搭建了适合自动化专业教师进行工程训练与创新培养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同时学校也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一步提高工程能力。学院在多家大型企业设立创新实践基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战平台,教师整体工程能力得到提高,大多数教师都承担了企业委托的科研开发课题。
五、结束语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树立工程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工程能力是打造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2]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3]王继明.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路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89-91.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5]刘怀玉,赵志新.论高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8-11.
[6]吴文辉.高校工程教育特色专业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29-131.
[7]梁少红.高校扩招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92-94.
[8]景晓娜.扩招前后高校师资队伍状况浅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2,(11):58-59.
[9]龙锐,李景韩.对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师资队伍的思考[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4):79-81.
[10]赵韩强,赵树凯,刘莉萍.试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81-82.
[11]赵庆年.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1,(4):40-41.
[1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
[1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14]梁德全,陈钦勇.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67-69.
[15]韩明.论高校扩招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教育论丛,2002,(3):58-60.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工程教育;电气信息
作者简介:樊立萍(1965-),女,山东淄博人,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辽宁 沈阳 110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2-3-53)、沈阳化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09A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7-0003-02
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成为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难题。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并重视的问题。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建设并保证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引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工科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本文探讨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一、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作思路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胜任现场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工程专业4年制本科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11条要求,[4]分别为:(1)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2)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3)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4)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6)学习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7)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8)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9)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10)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依赖于卓越的工科类大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紧密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有调查显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受传统观念、学校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其创新精神和综合创新素质与时代的要求有较大差距。[5]学生的创新力不强,关键是没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6]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目前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为了应对10余年的连续扩招,高校教师队伍也在匆忙中连续扩大,许多应届硕士甚至本科毕业生在没有经过必要的岗前培训、没有积聚必要的工程经验的前提下便匆忙走上工科教学讲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就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状况看,多数学校的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书生型毕业生。由于多数人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学术型的,形成长于理论研究而疏于工程实践的学术风格,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工程背景,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与能力较低,不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近亲繁殖严重,缺乏领域拓展能力与积极进取精神。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大幅提高,教师负担日益加重;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平衡,高层次人才难以稳定;学缘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等是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7-9]高校内普遍采用重科研、轻本科教学导向;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工程实践现象。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等现状,与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10]不能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需要。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1]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出优秀的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依赖于卓越的工科类大学教师。“卓越计划”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在工科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需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验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卓越计划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12-13]
建设并保证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14-15]
四、师资队伍建设建议与尝试
如何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卓越工程师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卓越工程师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师资队伍现状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结合培养特色与师资现状,我校采取了多方面措施,着力培育一支适应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师资队伍。
1.引导教师强化工程教育理念
学校和学院通过网络宣传、会议宣讲、学科交流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广大教师传递高等教育形势、学校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教师明确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引导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工程教育理念。
2.营造气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制定并及时调整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热情。学校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工作量计算给予了更大的系数,学校和学院两级均制定了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与改革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近几年,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3.以老带新扶持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鼓励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老教师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带领青年教师亲临现场、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验实践环节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4.引进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加大引进力度吸引具备丰富工程背景的高级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学院为引进人才建立专门工作室并配备相关领域教师作为其梯队成员,充分利用引进人才的工程与创新素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教学,并为青年教师提供高水平的工程培训。学院引进了两名具有国际著名公司10余年工程设计经验的海归博士,他们丰富的国际工程实战经验对教师及学生的工程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搭建平台强化教师工程能力
科研与教学平台的搭建注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以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为平台,为教师提供从事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平台。几年来,依托自动化专业所在的省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实验室,搭建了适合自动化专业教师进行工程训练与创新培养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同时学校也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一步提高工程能力。学院在多家大型企业设立创新实践基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战平台,教师整体工程能力得到提高,大多数教师都承担了企业委托的科研开发课题。
五、结束语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树立工程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工程能力是打造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2]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3]王继明.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路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89-91.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5]刘怀玉,赵志新.论高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8-11.
[6]吴文辉.高校工程教育特色专业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29-131.
[7]梁少红.高校扩招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92-94.
[8]景晓娜.扩招前后高校师资队伍状况浅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2,(11):58-59.
[9]龙锐,李景韩.对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师资队伍的思考[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4):79-81.
[10]赵韩强,赵树凯,刘莉萍.试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81-82.
[11]赵庆年.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1,(4):40-41.
[1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
[1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14]梁德全,陈钦勇.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67-69.
[15]韩明.论高校扩招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教育论丛,2002,(3):58-60.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