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战略西移,近20年来榆神府矿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区内水资源整体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泉作为珍贵地下水资源的显现和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重要存在意义。近年来泉的数量、流量都在减少,本文对近20年来泉的变化情况进行简要介绍。近20年来泉群的数量和总流量大幅度衰减:与1994年比较,2015年榆神府区泉的数量明显减少,总流量大幅度衰减,部分泉干涸,调查数据表明,干涸泉和流量衰减大的泉主要分布于采空区附近区域,泉的变化与高强度采煤有着直接关系。煤炭开发前,1994年全区有泉2580处,本次调查有水的376处,数量衰减率84%。1994年泉群总流量4997.0597L/s,2015年泉群总流量锐减到996.392 L/s,衰减率为76%。泉群变化的分区性明显:1994年泉群主要集中在海湾、张家峁、朱盖塔、孙家岔等煤矿,其中泉数量最多的海湾煤矿范围内有泉255个。2015年之后海湾、石窑店、大柳塔、活鸡兔煤矿范围内的泉数量和流量都急剧减少,接近干涸。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泉的减少与气候及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可能也有密切关系,但泉的强烈减少区(如乌兰木伦河流域),是煤矿开采强度最大的区域。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泉群数量减少:通过534个水位监测点的水位统测,2015年与1994年比较,调查区潜水水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位降幅程度最大的区域位于石圪台、哈拉沟、大柳塔、活鸡兔、大海则、朱盖塔、龙华、石窑店煤矿及榆阳区金鸡滩—麻黄梁详查区一带,这些区域是煤炭高强度开采区,水位下降幅度>15m;受这些地区水位大幅下降的影响,这些井田周边水位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5~15m;水位下降幅度1~5m的地区主要位于神府矿区及榆神矿区以东一带,这一带煤炭资源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水位降幅<1m的区域主要位于榆神矿区以西的萨拉乌苏组一带,该区未受煤矿开采的影响,主要受季节、降水量、蒸发量及上游人工活动的影响。调查区水位的整体性下降造成了泉(群)出露数量的减少。高强度采煤是区域性水位下降的直接诱因:调查区煤炭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96年区内第一个现代化煤矿建成投产,其后许多煤矿建成,2000年区内原煤产量3600万吨,2017年达到4.00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11.6%,形成中国最主要的煤炭基地。尤其是窟野河上游地区,集中连片高强度的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沟通主要潜水含水层,造成了区域含水层的疏干,水位下降,泉水干涸。值得提及的是,2016年以来,榆神府矿区地下水位普遍出现了上升现象,我们在部分区域监测到水位上升幅度达到1m以上,部分断流的泉也出现了恢复,气象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推行保水采煤技术也功不可没。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煤炭工业规划,推广保水采煤技术,保护区内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完整性,促进榆神府矿区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