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络学说在中医学开展双心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来源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心医学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心血管病,同时重视精神心理疾患,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在中医学中,早在《内经》中就提出"心主神明"论,心脏与情志是密不可分的,它天然符合双心医学的概念."心主神明"论的提出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情绪波动的产生是在心脏部位感知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脑主神明"理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当代中医学科的划分上,心理情志类疾病已经归属于脑病门类之下,心脏与心理情志之间的关系基本被割裂开来.双心医学的出现,为"心主神明"论找到了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其基础研究必定会找到医学界对心脏与心理情志之间的深层联系.但是如何在基础领域推动二者的结合却值得探讨,要想中医理论在基础领域研究双心医学,需要中医理论在微观层面上的进一步探索.气络-NEI网络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将中医宏观的整体辩证思维与现代微观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双心医学领域为进行中医学的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心主神明”论还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为临床心血管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结合1则门诊病例对滋养心阴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意义做初步的总结。室性早搏为心内科临床常见病,本病发病人群无一定规律,可见于健康人,亦可见于各类心脏病患者.根据本病心悸、胸闷等症状,可归属于心悸、胸痹、心痛、真心痛、怔忡等相关病证范畴。心悸病因较多,其中阴虚致悸多责之禀赋不足,素质虚弱,或久病伤正,耗损心阴,或劳倦太过,脾阳被伤,生化之源不足,阴血亏虚,致心神失养而发为心悸。《黄帝内经》依据疾病的根本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关于AS的病因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因脂质代谢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激活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文献研究表明中药抗A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部分中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抗AS的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阐明.试验研究表明,小陷胸汤在一定程度上
中医心身医学创始人赵志付教授运用刚柔辨证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疑难心身疾病获效良多.文章举疑难心身疾病心悸伴烦热典型验案一则,通过医案分析了赵师刚柔辨治本病的思辨过程和处方方案.该患者运用刚柔辨证属于刚虚证。用药多用酸甘咸寒,佐以温药,寒热兼顾,阴阳并调。白芍、丹参、炒酸枣仁、柏子仁,能入心肝肾经,柔肝养心血;龟板、龙齿、珍珠母,滋阴潜肝肾之中的相火;桅子lOg、肉桂3g,采用桅子苦寒清心火除烦,肉桂
介绍了两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诊疗实例。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以心悸、胸闷、胸痛等主诉为主要症状,伴有头晕、失眠、烦躁、多汗等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同时常合并有焦虑、抑郁表现.赵志付主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了刚柔辨治心身论,从中医的脏腑理论出发,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显著疗效.赵主任的刚柔心身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刚柔学说和心身合一学说。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疏泄。其病机主要
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影响极大.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法仍是防治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中医药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防治心律失常的中药属于天然的植物药,脏器毒性作用较低,较少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有着一定的优势。探讨了今后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离子通道研究的方向.将膜片钳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等现代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对离子通道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有效的技术方
胆与心关系密切,其理论源于《内经》和《难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二者从经络络属、五行相生、君相相辅等方面相互影响.从胆论治心系疾病的理论在古今医著中也多有体现,并为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上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应用从胆而治,可收获良效.通过梳理胆与心的相关性,归纳从胆论治在常见心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中医古籍认为胆与心密切联系,历代医家亦多重视“胆”在心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临证论治多种
综述近10年来针刺降压机理研究的现状.从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分析探讨针刺常用穴位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总结其降压的临床机理.针刺通过调节人体的体液-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平衡以此来改善心血管功能,调整外周血管阻力,调节心肌细胞中游离离子的含量及影响中枢机制,影响主动脉血管重构等达到临床降压的效果。针刺降压平稳,既可降低即刻血压,又可维持降压效应,促进血压达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目的是用"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的新观点探讨高血压形成的原因.目前医学界对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出了很多学说,但仍然是一头雾水、病因不明和机理不清,即使各类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也有很多弊端.之所以这样就是由于科学家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即造成疾病可以有两个因素,一是"内容"异常所造成的疾病,称为内容性疾病;二是"状态"异常所造成的疾病,称为状态性疾病,很大一类疾病(所有慢性退行性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总结1989年-2015年间pubmed收录的现代血瘀证相关研究文章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检索pubmed中发表于1989年至2015年间血瘀证相关英文文献.记录统计发表信息、研究内容及文献计量学指标.结果:大部分血瘀证相关文章来源于中国学者,血瘀证相关文章在近年来发表量日益增长,质量也在提高.血瘀证相关现代研究的疾病多样性也随着发文量增加而增加,但血瘀证诊断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活血化痰中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然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晰.经研究线粒体DNA、MicroRNAs参与MIRI整个过程且影响预后,线粒体DNA突变是引起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首要因素,MicroRNAs通过表达下降或过表达调控相关基因加重或减轻MIRI损伤,而作为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