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106年(1899年-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年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既存在明显的短周期的年际变化也存在明显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是一种短周期与长周期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的变化。年际变化与ENSO有明显关系,ENSO事件的当年9月到次年8月冷事件年相对与暖事件年会有更多的台风生成和登陆。在年代际尺度上,106年的台风活动可以分为几
【机 构】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中国科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106年(1899年-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年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既存在明显的短周期的年际变化也存在明显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是一种短周期与长周期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的变化。年际变化与ENSO有明显关系,ENSO事件的当年9月到次年8月冷事件年相对与暖事件年会有更多的台风生成和登陆。在年代际尺度上,106年的台风活动可以分为几个明显的活跃期和不活跃期.这种年代际的变化可能与海气耦合的经向模态调制有关系。
其他文献
根据衡水气候与小麦产量资料,研究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结果表明:近56a来,春季气温平均每10a升高0.25℃,线性升高倾向显著,春季降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倾向,2000年以来的气候环境不利于冬小麦生产:气候单产与气温、降水有很好的埘应关系,当气温在正常值附近变化时,小麦气候产量为正值,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小麦减产,高温更甚,近年气温持续偏离,气候单产持续偏低;降水异常偏多和异常偏少会使小麦减
人口的增长、耕地减少及全球变化引起的粮食产量变化不稳定,使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运用天水市1981~2005年天水市人口、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变化资料,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年该地农业人口人均粮食占用量及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水市人口增长速度与粮食产量增加速度不相匹配,粮食产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的要求,需要周边地区
利用2006年4-7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冬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通量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冬小麦下垫面与裸土下垫面下的辐射特征。发现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平衡特征有很大变化:地面向上长波辐射晴天、阴天、降水天时依次减小,到达峰值时间约滞后总辐射峰值到达时间1个小时左右。大气向下长波辐射与地表向上长波恰恰相反,晴天时量值最小,基本稳定征300W·m-2左右,阴天和降水天时
利用西峰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含量和冬小麦千粒重资料,首先分析了0~2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分布型征,再利用相关性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小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与冬小麦千粒重的相关关系,并对通过相关性检验的深度计算土壤水分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明显;时段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影响的深度不同,3~5月,影响深度有逐渐下移的趋势,至5月份,100m以下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最为关键;进入7月份以
分析柑桔类果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冻害情况表明,三明市的降水、日照和积温、年(1月)平均气温等气候因素基本上能满足柑桔类果树生长的需要,制约三明市柑桔类果树种植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索是冬季的低温冻害,由此本文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区划指标,建立柑桔类果树的气候区划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三维分布区划图,确定适宜种植密柚、甜橙、宽皮柑桔及金桔的气候区域,并提出若干防冻措施。
作物的生长与太阳辐射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变化影响着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量。本文以处于我国黄淮农田生态系统的腹地郑州为例,分析了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趋势拟合发现,太阳总辐射(TR)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6482J/m2,特别是近几年下降明显,并存在7年和16年的周期;敞射辐射(DF)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15.149J/m2,存在20年的周期;直接辐射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一条重要的生态防护带。研究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气候要素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根据2006年7月实地考察和样方资料,选取内蒙中东部农牧交错带7个样地三个重复各1m2的样方进行生物多样特性研究。同时分析样地所处地区45年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减少,温度有所上升。降水量有少量增加,但年均蒸散量增加更快,干燥
本文对全国54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初步研究发现:滇西藏东一带极端降水的持续性较好,但其与周边地区的相关性较小: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易形成成片且持续时间在三天或以上的极端降水事件,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东南沿海冬季极端降水的区域相关性与持续性均较好,易形成成片且持续时间在三天或以上的极端降水事件:河套及其周边地区秋季极端降水的区域相关性与持续性均
从简单海-气相互作用方程组出发,引进新的海洋对大气加热函数,得到简单海-气相互作用方程组的解析解,结果表明:(1)海-气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不稳定耦合波,这种波的不稳定程度随海-气相互作用系数和深海对海洋混合层的影响而不同。(2)在中纬度地区不稳定海气耦合波的约为18—105年,特别最不稳定海气耦合波的周期为18年:而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不稳定波的周期分别为3.5年和35年。(3)大气扰动在位相上超前于海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记为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对流季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重点研究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强的OLR季内振荡主要位于高海温(SST)区,即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域,终年存在.冬春季最强,振荡中心偏于夏半球。OLR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显著区域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西北太平洋区域和西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