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治疗已发展为以逆转心肌缺血和终止心肌坏死过程为目的.然而,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治疗的开始时间.研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00069,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治疗已发展为以逆转心肌缺血和终止心肌坏死过程为目的.然而,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治疗的开始时间.研究发现,许多AMI的病人在入院时常常不能确诊;在最后确诊为AMI的病人中,只有24﹪~60﹪的病人在第一份ECG上就有ST段改变[2],因此,对于以急性冠脉综合症收住CCU的病人,需要采用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监护手段来及时发现心肌的急性缺血和损伤,以便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心电监护技术已经从单导联的心电波形监测发展到连续性ST段监测、标准12导联连续监测和EASI12导联监测,以适应监测心肌缺血的需要.但研究表明,CCU护士在为ACS病人进行心电监护时,95﹪~97﹪的护士使用标准Ⅱ导进行单导联心电监测[3],而ACS病人发生心肌急性缺血和损伤时的ECG改变具有导联特异性[4],单纯标准Ⅱ导联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观察到ACS病人的心肌缺血和损伤改变[5,6].标准12导联心电图虽然仍然是诊断心肌急性缺血的重要指标,并且是用于判断是否采用溶栓治疗的惟一指标[7],但其缺点是不能进行连续监测.标准12导联连续监测系统虽然解决了上述缺陷,但却又存在胸部放置电极过多、占用胸部常用诊断检查和抢救的部位和妨碍病人活动等缺点.EASI导联系统是以心电向量描记法的双极假设理论为基础,通过心电向量叠加原理,利用4个导联电极监测到12个导联的心电信号,且操作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本研究旨在评估目前CCU病房中常规选择的监护导联和EASI12导联对于发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为ACS病人心电监测的导联选择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新生儿时期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28天这一段时期.新生儿静脉穿刺,是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传统使用的金属头皮针,常不能有效地保证补液用药的需要,直接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的寿命在不断地延长,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地升高,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按照定义,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7﹪
在确山县采访时,我结识了这位憨实而又善谈,满脸胡茬却又年轻的汉子——马爱国。他风趣朴实的话话语,道出了他从事县委通讯工作两年来的苦辣酸甜……
In an interview with
在医院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范围是针对各种急慢性、重症病人,每日的工作量较大,尤其是急诊科护士,他们整日处于高度紧张与忙碌中.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线科室,是急重症患
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性损伤之一,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由于跟腱及其腱周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损伤后不易修复和愈合.目前跟腱断裂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及经皮
张祁年同志是四川造纸界前辈,现任四川省轻工业厅总工程师、四川省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纸和造纸》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张总”,是四川造纸界对张
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肝移植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及新一代强力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涌现,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肝移植术在我国的开展大有突飞猛进
中风一年后失去了规范治疗及护理时间的患者,运动功能是极难得到改善的[1],由于在接受康复训练前已经形成固定的痉挛模式.主要特征是传出及传入神经活动丧失所致的肌肉无力以
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解剖位置险要,临近延髓生命中枢,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压迫脊髓、神经,甚至造成高位截瘫,有时危及生命.后路寰枢融合术能解除神
自从同种异体肝移植术问世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某些终末期危重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10月以来,共实施23例高危受者的肝移植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