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一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blization)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与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机 构】
: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介入中心, 广州,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广州,51006
【出 处】
:
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一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blization)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与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病例,并评价两种方法在HCC治疗中的疗效和抗病毒作用。
方法:2002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HCC有195例,经过增强CT扫描,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及/或病理活检结合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排除肿瘤残留后,符合入组标准的共64例患者, 64例HCC经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后6~8周,经临床评价无明确残留病变,进行分组。联合CIK治疗组33例患者,首先连续完成4次CIK细胞经静脉/肝动脉回输,每次间隔时间为1~3周;再每4周1 次,共行4次CIK细胞经静脉/肝动脉回输,每次回输CIK的数量为(1.1~1.5)×1010。患者随访1年以上并每1~2月评价肿瘤情况。TACE联合RFA治疗组31例患者出院每1~2月评价肿瘤情况,随访1年以上。
结果:2组病例1年生存期均达到100%。联合CIK组共33例,6个月内复发2例,为肝内复发;6月到1年之间共2例复发,1例出现肝内复发,1例出现肝门区淋巴结转移,29/33例为无瘤生存(90.19%)。TACE联合RFA治疗组31例中6月内2例复发,6月到1年之间共有 6例复发,其中5例为肝内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23/31例为无瘤生存(68.01%)。随访6个月,1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9)。联合CIK组,治疗前HBV-DNA含量小于1.0×103者为19例,治疗后上升到29例,其中有 2例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治疗前HBV-DNA含量在1.0×103~ 1.0×106之间者为13例,治疗后为3例,治疗前HBV-DNA 含量在1.0×106以上者1例,治疗后为1.6×104。而TACE联合RFA治疗组仅1例血HBV-DNA含量由治疗前的1.1×105 下降1.0×103以下。HBV-DNA含量在治疗前后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和抗肿瘤效应细胞(CIK)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一种新的模式,它并明显降低乙肝病毒体内含量或活消除乙肝病毒,阻断致癌因素,对提高原发性肝癌无瘤生存期需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和老年胆总管结石治疗的特殊要求,选择适宜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内镜技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痛苦小,无需麻醉,对于各脏器功能减退、对外科手术承受力差的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采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内镜下取石配合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70岁以上胆管结石患者4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材料与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9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的10个病灶接受了CT引导下的经皮微波消融术。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 41~83岁,平均54岁。1例患者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8例患者为转移癌(4例为肺癌转移,2例为肝细胞肝癌转移,1例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1例为左胫骨骨肉瘤转移)。8例转移癌中7例为单侧肾上
观察消融电极展开不同直径、消融时间与组织坏死的关系,并评价消融区域组织坏死程度,了解在近胆囊部位和近结肠部位肝脏消融对胆囊和结肠肝曲的影响。[方法] 家猪6只,体重47±2.5kg/只。静脉麻醉,在每一个肝脏内共确定5个位点进行射频消融。将消融电极展开到3cm行5min和10min消融治疗;消融电极展开到5cm,分别行5min、10min和15min组织间消融处理,治疗包括在离胆囊床约5mm±1m
背景与目的:肿瘤在累及肝门区域时,增加外科切除的难度,肿瘤复发机会增加,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成熟的方法在累及肝门区肿瘤治疗中是否具有更大优势,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本实验观察单极射频消融时间与消融范围的相关性;对第一和第二肝门区组织消融处理,了解消融治疗对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选用健康家猪6只,体重47kg±2.5kg/只。常规麻醉,开腹,在每一肝脏实质内共确定3个位点进行射频
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疗法是在一定能量参数的脉冲高压电场作用下,细胞膜产生不可恢复的穿孔,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及凋亡,达到消融肿瘤的效果。与现有的肿瘤消融技术相比电穿孔消融具有独有的特征。电穿孔消融诱导细胞死亡及免疫反应,消融区域产生完全的细胞死亡,所有消融区域与非消融区域之间显示清晰的消融边缘和界线,这种现象可以在病理和大体上以及影像学上基本一致。电穿孔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421例病人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共634个病灶,行射频消融1121次。肿块直径1.0~15.0cm,平均4.3cm。结果:肿块直径小于3cm的完全消融率为91.4%(382/418),3~5cm为78.9%(97/123),大于5cm为37.6%(35/93)。全组无术中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患者出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PEA)治疗侵犯胸膜或胸壁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9例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应用CT扫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PEA治疗成功后所有患者癌性疼痛得到缓解,疼痛评分减低到0~3分,患者的咳嗽、咳血症状消失,食欲、睡眠明显改善,体重增加,KPS评分达90以上。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不良
目的:探讨应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脊柱恶性肿瘤。 方法:本组12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恶性肿瘤4例、转移性肿瘤8例。单一椎体11例,相邻两个椎体1例。术中先行双侧椎板开窗或切除,经椎弓根插入 2根微波天线,诱导高温灭活15~30分钟,灭活温度为50~85 0C,灭活过程中硬膜外冰水降温。结果:1例术后24H 出现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3周后逐渐恢复,余无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手术难以切除的10例复杂性肾癌和肾错构瘤。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定期随访复查患者肝肾功能和双肾影像学表现,监测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经平均每人3 次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治疗区病灶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全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
目的:探讨碘化油、无水乙醇分层栓塞法在介入治疗原发巨块型肝癌中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2例原发巨块型肝癌患者应用碘化油、无水乙醇分层栓塞治疗(治疗组),29例采用单纯抗癌药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的下降情况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肿瘤缩小明显,AFP 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