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基于极性对应理论的解释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对时间—空间联合编码效应的解释大多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代表过去的时间词在左、代表未来的时间词在右为一致性条件,其反应时比不一致条件(过去在右、未来在左)的反应快。然而以极性差异为基础的理论为反应时模型提供了另一种解释,极性对应理论认为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都可以用自身维度进行表征,维度分为正负两极,正极端存在加工优势,并且两维度的极性对应也会产生反应时优势。
其他文献
探讨随迁儿童元刻板印象的情绪和认知效应及其内部作用机制:实验1通过激活被试的元刻板印象(消极vs积极vs中性),收集情绪自评问卷和生理指标数据,探讨元刻板印象的激活对随迁儿童情绪的影响。
目的:父母和同伴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关注父母监控和同伴影响对青少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探讨社交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同伴关系对于个体的发展与成长作用尤其突出,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中又以内部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大量研究已表明羞怯作为一种内部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同伴关系,羞怯程度越高个体越有可能出现同伴关系问题。
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在尴尬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两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380人[男159人,女221人;年龄17~27岁,平均(21±2)岁],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尴尬易感性量表中文版(SES)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进行测量。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能使行为的受益者获得利益的社会友好行为。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社会和谐。羞怯是个体在指人际交往场景中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痛苦的负性情感的一种特质。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引发了全球在线教育的大浪潮,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正式推出了“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
本研究通过探讨人际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学校氛围与人际适应之间的关系,期望通过丰富的研究材料,为提高中职生的人际自我效能感及改善中职生人际适应行为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教育指导。
压力下“Choking”现象是指在比赛关键时刻,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明显低于平常水平的现象,这与比赛的高压情景和运动员自身的人格特征密不可分。本研究从干扰理论假说出发,探究失败恐惧特质对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现象的影响。
主动攻击行为是个体在未受到激惹的情况下实施的故意的、有目的的攻击行为。关于人格与攻击行为的研究很多,但是人格与主动攻击行为的关系特别是人格对于主动攻击行为的抵御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新近提出的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亲社会特质进行研究,探索人格影响攻击行为的图式。
前人研究发现相对于单语者,有特殊语言经历的双语者在完成注意任务时有更好的表现,这表明双语经验与执行功能有一定关系。但是较少的研究关注认知控制能力对双语加工过程的影响。抑制控制模型认为在词汇产生过程中,双语者的两种语言同时得到激活,为了更好地产出语言,双语者需要对非目标语言进行抑制,并且对熟练度较高的优势语言进行更大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