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震信息的压裂效果实时评估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非常规油气储量十分丰富,但油气储量的有效动用难度大.多级分段压裂的快速进步极大地加快了非常规油气储量的动用.多级分段压裂效果的好坏不仅需要微地震监测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下一个压裂井的压裂参数提供指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微地震监测对正实施井的正实施段进行压裂效果的实时评估,实时指导实施井压裂参数的优化,促进正实施井的高产、增产.
其他文献
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边缘海盆地,其共轭陆缘的形成演化,是大陆裂解和海底扩张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新处理了一条经过南海西南海盆NW陆缘的广角地震剖面,原始数据包括2009年和2011年采集的22个OBS站位,利用走时拟合和正反演模拟获得了沿剖面的二维地震速度结构模型,结合其它南海陆缘的地震剖面,构建了两条跨越南海共轭陆缘的地壳速度结构长剖面。剖面模型显示,NW陆缘和SE陆缘的沉积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地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气枪阵列会产生方向性效应,破坏了地震子波的一致性,并使得地震记录在纵向上表现出非稳态特征——这与地层吸收对地震资料造成的影响相似.本文使用雷克子波简化代替单个气枪产生的信号,探索气枪阵列方向性效应并与地层吸收衰减联合讨论,对于指导海上地震资料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多道地震技术是重要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方法,速度是多道地震成像的关键参数,是指示地震阻抗及岩性特征的主要信息。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中-古生代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互层为主要特征。该特征使得速度存在突变和倒转。速度分析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速度信息的主要手段。采用了基于相关速度谱、动校正道集、多速度小叠加、折射波速度、速度比例扫描、常速扫描等多信息、多手段来进行速度的拾取,同时充分结合区域地层
2014年1月-4月,中国大洋30th在西南印度洋龙旃热液区开展了长周期的海底地震的监测试验,监测时间长达102天.在这期间内,OBS/H记录到了超过2000个天然地震信号,这些地震信号与热液喷口区的构造和热液活动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这些信号的波形的特征和频率特性,将它们分为四种类型的地震信号,认为龙旂热液区正处在一个以岩浆作用为主的阶段,岩浆与热液活动都较为剧烈,而且具有一定的活动规律。
在页岩油气藏的研究中,总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其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利用地震资料来获取总有机碳含量显的尤为重要.由于目前不能直接利用地震资料获得TOC含量,而且针对川东南某探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层TOC含量的预测研究通常使用单一参数如密度,来进行预测研究.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通过对多种地震敏感属性与岩心实测TOC值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TOC相关程度最好的地震敏感属性,其中包括密度、自然伽马、
地震学家提出基于背景噪声的面波层析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地震面波成像技术中天然地震震源分布不均匀的缺点;同时又克服了由于地震震源不确定,包括震源位置,震源初始相位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通过噪声互相关可以得到更短周期的面波信号,利于进行地壳高分辨率成像,该技术已经成为地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Measurements of group and phase velocities of surface waves are often carried out by applying a series of narrow-bandpass filters centered at specific frequencies to wave packets and estimating the ar
台阵聚束分析是研究背景噪声源时空变化与频率变化的有效方法.当台站分布均匀时,使用聚束方法可以反演台阵下方的相位信息,进而重建台阵下方平均的相速度频散曲线.传统的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方法通常先计算两个台站间的互相关函数,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取两台间的相速度或群速度信息,然后进行纯路径的面波速度反演,得到不同周期的面波速度分布.基于聚束分析方法,可以不经过纯路径的反演直接获取不同周期面波速度的二维分布
西准噶尔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北接阿尔泰造山带,南接天山山脉,西邻哈萨克斯坦板块,东至准噶尔盆地.此区域主要由三条北东向断层主导,分别为哈图断裂、克乌断裂和达尔布特断裂.由于晚古生代时期剧烈的岩浆作用与变形的发生,西准噶尔地区成为研究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使用了垂直分量数据及旋转后得到的切向分量数据,获得了瑞雷波和勒夫波的噪声相关函数,并分析了噪声来源及各个分量相关函数
油田注水开发进入中后期,地层被水淹的情况非常常见.油气层受低矿化度水的侵入后,引起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导致地层电性变化复杂,难以得到准确的电阻率,这给残余油饱和度的求取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为了准确评价水淹层的含油性,研究水淹过程中电性物性变化规律尤为重要.结果表明地层水淹后,受注入水矿化度的影响,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形态主要有“U”形和递减形。驱替强度不断加大,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变大的趋势。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