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的总量、质量及生态状况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安全保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扩张与土地生态安全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质量下降和土壤污染已呈现上升趋势,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压力,土地生态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信息技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土壤、植被、地形、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覆盖土地自然条件指标(土壤条件、立地条件、植被状况和气候条件)、结构状况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标(土地退化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标(生态压力指数)的综合评估体系,完成了浙江省土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估。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识别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指标中的关键要素。最后,利用冷热点分析方法,参考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现有成果,从土地生态状况评估的优劣结果和保护重要性角度对浙江省进行生态用地空间分区,并提出相关发展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土地自然条件、结构状况、土地退化和生态压力等因素,构建了包含4个准则层、5个指标层和22个元指标的土地生态状况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和系统地开展浙江省土地生态状态评估和分析。(2)浙江省土地生态状况总体较好。土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估分值范围为0.276-0.731,根据分区结果(较差、一般、良好、优秀四个等级),浙江省土地生态状况分区中良好及优秀类型的面积占比高达91.2%。(3)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多样性指数、林地比例、耕地退化率、草地退化率、人口密度五个元指标为关键元指标。其中,评估结果与林地比例、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格局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显著,与耕地退化率、草地退化率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有林地状况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土地生态状况的决定性因素。(4)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运用冷热点分析方法,参考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现有成果,从土地生态状况评估的优劣结果和保护重要性角度对浙江省进行生态用地空间分区,划分为土地生态屏障区、土地生态保障区、土地生态涵养区、土地生态培育区。其中土地生态屏障区面积为47792.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8%;土地生态保障区面积35653.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1%。土地生态涵养区6026.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8%;土地生态培育区14985.6 km2,占总面积的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