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多重耐药(MDR)普遍出现,因此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已成为全世界卫生组织共同面临的难题。然而,由于新抗菌药物研发举步维艰,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越来越少,新的抗菌药物开发已明显慢于耐药菌快速上升趋势。于是,曾被弃用的老药如多黏菌素、磷霉素等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多黏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疗效较好,但该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前期药理研究不充分,限制了这类药物在临床上最佳治疗作用的发挥。因此,对该药物展开进一步研究,使临床更加合理、安全使用该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目的:
本课题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UPLC-MS/MS检测大鼠血浆及肾脏中多黏菌素B的药物浓度,研究多黏菌素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同时考察多黏菌素B日内给药频次对药物在大鼠肾脏组织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考察多黏菌素B日内给药频次对大鼠肾毒性的影响,最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1、药动学及日内给药频次对药物肾组织分布影响实验:建立多黏菌素B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检测大鼠皮下注射14mg/kg剂量多黏菌素B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和连续五天皮下给以日内不同给药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药物在大鼠肾组织浓度的比较。
2、肾毒性研究:大鼠皮下以日内不同给药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连续五天注射多黏菌素B后,通过尾静脉取血检测肌酐、尿素氮,每天收集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大鼠处死后肾组织进行切片并进行HE染色,正置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以对肾毒性进行考察。实验结果在日内不同给药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1、在本UPLC-MS/MS检测方法中,多黏菌素B的色谱保留时间为1.69min,药物浓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1~20μg/mL(r=0.9993)。多黏菌素B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1.1%,日内、日间准确度在86.1%-103.1%。多黏菌素B大鼠皮下注射(剂量14mg/kg)给药后,其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71.93±34.92mg/L·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6.61±2.11mg/L,t1/2为2.91±1.03h,表观分布容积V为0.87±0.22L/kg,CL为0.23±0.10L/h/kg。多黏菌素B大鼠18mg/kg/q24h组肾脏药物组织浓度为11.61±2.48μg/g,9mg/kg/q12h组肾脏药物组织浓度为18.46±6.54μg/g,两组大鼠肾脏药物组织浓度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2、大鼠肾组织HE染色切片18mg/kg/q24h组和9mg/kg/q12h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脱落、坏死,并且肾小管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9mg/kg/q12h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数量更多,形态改变也更严重。实验各组于给药前及连续给药后第8h、24h、32h、48h、56h、72h、80h、96h测得18mg/kg/q24h组血肌酐Scr为56.98±12.42μmol/L,9mg/kg/q12h组Scr为52.02±8.68μmol/L,对照组Scr为34.36±5.39μmol/L,测得18mg/kg/q24h组尿素氮BUN为9.86±4.58mmol/L,9mg/kg/q12h组BUN为10.54±4.08mmol/L,对照组BUN为3.55±0.73mmol/L。实验于连续给药后每天(第1~4天)收集各组大鼠24h尿液,测定并计算出尿蛋白日排出量,其18mg/kg/q24h组尿蛋白日排出量为5004.45±1333.84μg,9mg/kg/q12h组尿蛋白日排出量为4608.04±1444.42μg,对照组尿蛋白日排出量为2096.33±215.28μg。对以上各组SCr、BUN、尿蛋白日排出量数据均各自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中18mg/kg/q24h组与对照组、9mg/kg/q12h组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8mg/kg/q24h组与9mg/kg/q12h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测定出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B的药物浓度以及肾脏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将其运用于多黏菌素B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发现大鼠在多黏菌素B相同日总剂量的情况下,以日内不同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连续给药5天,药物在肾组织蓄积浓度存在差异,且以9mg/kg/q12h的给药方式比18mg/kg/q24h在大鼠肾组织浓度蓄积更高。
经肾毒性实验研究发现,多黏菌素B以相同日总剂量、日内不同频次给药(18mg/kg/q24h和9mg/kg/q12h)均会引起大鼠血中SCr、BUN指标上升,尿液中尿蛋白含量增加。但其中9mg/kg/q12h组每天给药引起肌酐、尿素氮升高后,日内回落水平要比18mg/kg/q24h组低。通过病理切片进一步观察发现,在相等日总剂量情况下,9mg/kg/q12h的连续给药方式比18mg/kg/q24h连续给药对大鼠肾脏组织损伤更严重。这说明多黏菌素B在一定剂量下,对大鼠肾毒性还与日内给药频次存在相关。
目的:
本课题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UPLC-MS/MS检测大鼠血浆及肾脏中多黏菌素B的药物浓度,研究多黏菌素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同时考察多黏菌素B日内给药频次对药物在大鼠肾脏组织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考察多黏菌素B日内给药频次对大鼠肾毒性的影响,最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1、药动学及日内给药频次对药物肾组织分布影响实验:建立多黏菌素B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检测大鼠皮下注射14mg/kg剂量多黏菌素B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和连续五天皮下给以日内不同给药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药物在大鼠肾组织浓度的比较。
2、肾毒性研究:大鼠皮下以日内不同给药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连续五天注射多黏菌素B后,通过尾静脉取血检测肌酐、尿素氮,每天收集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大鼠处死后肾组织进行切片并进行HE染色,正置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以对肾毒性进行考察。实验结果在日内不同给药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1、在本UPLC-MS/MS检测方法中,多黏菌素B的色谱保留时间为1.69min,药物浓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1~20μg/mL(r=0.9993)。多黏菌素B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1.1%,日内、日间准确度在86.1%-103.1%。多黏菌素B大鼠皮下注射(剂量14mg/kg)给药后,其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71.93±34.92mg/L·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6.61±2.11mg/L,t1/2为2.91±1.03h,表观分布容积V为0.87±0.22L/kg,CL为0.23±0.10L/h/kg。多黏菌素B大鼠18mg/kg/q24h组肾脏药物组织浓度为11.61±2.48μg/g,9mg/kg/q12h组肾脏药物组织浓度为18.46±6.54μg/g,两组大鼠肾脏药物组织浓度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2、大鼠肾组织HE染色切片18mg/kg/q24h组和9mg/kg/q12h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脱落、坏死,并且肾小管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9mg/kg/q12h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数量更多,形态改变也更严重。实验各组于给药前及连续给药后第8h、24h、32h、48h、56h、72h、80h、96h测得18mg/kg/q24h组血肌酐Scr为56.98±12.42μmol/L,9mg/kg/q12h组Scr为52.02±8.68μmol/L,对照组Scr为34.36±5.39μmol/L,测得18mg/kg/q24h组尿素氮BUN为9.86±4.58mmol/L,9mg/kg/q12h组BUN为10.54±4.08mmol/L,对照组BUN为3.55±0.73mmol/L。实验于连续给药后每天(第1~4天)收集各组大鼠24h尿液,测定并计算出尿蛋白日排出量,其18mg/kg/q24h组尿蛋白日排出量为5004.45±1333.84μg,9mg/kg/q12h组尿蛋白日排出量为4608.04±1444.42μg,对照组尿蛋白日排出量为2096.33±215.28μg。对以上各组SCr、BUN、尿蛋白日排出量数据均各自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中18mg/kg/q24h组与对照组、9mg/kg/q12h组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8mg/kg/q24h组与9mg/kg/q12h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测定出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B的药物浓度以及肾脏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将其运用于多黏菌素B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发现大鼠在多黏菌素B相同日总剂量的情况下,以日内不同频次(18mg/kg/q24h和9mg/kg/q12h)连续给药5天,药物在肾组织蓄积浓度存在差异,且以9mg/kg/q12h的给药方式比18mg/kg/q24h在大鼠肾组织浓度蓄积更高。
经肾毒性实验研究发现,多黏菌素B以相同日总剂量、日内不同频次给药(18mg/kg/q24h和9mg/kg/q12h)均会引起大鼠血中SCr、BUN指标上升,尿液中尿蛋白含量增加。但其中9mg/kg/q12h组每天给药引起肌酐、尿素氮升高后,日内回落水平要比18mg/kg/q24h组低。通过病理切片进一步观察发现,在相等日总剂量情况下,9mg/kg/q12h的连续给药方式比18mg/kg/q24h连续给药对大鼠肾脏组织损伤更严重。这说明多黏菌素B在一定剂量下,对大鼠肾毒性还与日内给药频次存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