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消痔灵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寻一套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全部观察对象为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住院患者,共3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5例,年龄40-60岁,符合诊断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自愿接受膀胱灌注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随机分为A组(消痔灵组)20例和B组(西施泰组)19例。1.诊断纳入标准(1)年龄>18岁,<60岁;(2)膀胱区域周围疼痛(或)伴尿频、尿急症状>6个月;(3)每日排尿次数>8次;(4)无膀胱、尿道手术史;(5)同意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膀胱镜检查;(6)近3个月未进行尿道操作史;(7)能够接受膀胱灌注治疗者;(8)签署知情同意书;(9)停止与该病相关的其它治疗。2.排除标准(1)清醒状态下,膀胱容量>350ml;(2)以30~100ml/min速度注水150ml后仍未出现急迫性排尿感;(3)膀胱灌注时出现周期性不自主收缩;(4)抗生素、胆碱能神经抑制剂或解痉剂、肌松剂有效;(5)近3个月内感染有细菌性膀胱炎、尿道炎;(6)有膀胱或下尿路结石、肿瘤、结核病变;(7)近期有妇科感染、肿瘤、结核病变。3.试验方法:A组:消痔灵20mg+2%利多卡因20ml膀胱灌注B组:西施泰4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每次30分钟,连续灌注4周后,改为每月1次,直到6个月。灌注治疗1月、3月、6月,患者进行访视评估。4.观察指标:(1)24小时排尿次数;(2)最大排尿容量;(3)疼痛程度评分;(4)生活质量评分;(5)不良反应情况;(6)实验室检查。5.疗效判定:分别观测A、B两组灌注前与灌注1月、3月、6月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生物等效性比较。结果:1.24小时排尿次数:A、B两组组间比较:(1)灌注治疗1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1.85±0.81(次),B组为1.79±0.92(次),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771>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2)灌注治疗3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11.64±1.40(次),B组为4.88±1.23(次),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表明A组疗效优于B组。(3)灌注治疗6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15.77±1.06(次),B组为15.26±1.33(次),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4>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A、B两组组内比较:A、B两组灌注后排尿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灌注1月、3月、6月分别与灌注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0.05);同时灌注6月与灌注3月比较,组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以上表明A、B两组灌注治疗均有疗效,灌注疗效与时间呈正相关。2.最大排尿容量:A、B两组组间比较:(1)灌注治疗1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0.59±0.36(ml),B组为0.53±0.33(ml),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687>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2)灌注治疗3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45.24±3.94(ml),B组为44.1±4.28(ml),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7>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3)灌注治疗6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45.75±3.83(ml),B组为44.62±4.12(ml),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44<0.05),表明A组疗效优于B组。A、B两组组内比较:A、B两组灌注后最大排尿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注1月与灌注前比较,A、B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p=0.687>0.05,B组:p=0.146>0.05)。灌注3月、6月分别与灌注前比较,A、B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灌注6月与灌注3月比较,A组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07<0.05),B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0.05)。以上表明A、B两组灌注治疗均有疗效,灌注6月后A组疗效优于B组。3.疼痛程度:A、B两组组间比较:(1)灌注治疗1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0.35±0.12,B组为0.39±0.14,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11>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2)灌注治疗3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2.18±0.61,B组为2.02±0.61,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396>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3)灌注治疗6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3.88±0.95,B组为3.81±0.87,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771>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A、B两组组内比较:A、B两组灌注后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A、B两组灌注1月与灌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p=0.127>0.05,B组:p=0.163>0.05)。灌注3、6月与灌注前比较,A、B两组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灌注6月与灌注3月比较,A、B两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以上表明A、B两组灌注后均有疗效,灌注疗效与时间呈正相关。4.生存质量评分:A、B两组组间比较:(1)灌注治疗1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0.37±0.20,B组为0.37±0.23,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1.000>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1)灌注治疗3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17.97±5.02,B组为15.52±2.21,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01>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2)灌注治疗6月与灌注前差值比较,A组为23.41±4.08,B组为21.75±3.10,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47>0.05),表明A组疗效等同于B组。A、B两组组内比较:A、B两组灌注后与灌注前比较,患者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灌注1月与灌注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p=0.102>0.05,B组:p=0.339>0.05)。灌注3月、6月与灌注前比较,A、B两组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灌注6月与灌注3月比较,A、B两组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以上表明A、B两组灌注治疗后均有疗效,灌注疗效与时间呈正相关。5.不良反应情况A组出现膀胱刺激征4例、血尿4例;B组出现膀胱刺激征3例、血尿2例;A组略多于B组。6.实验室检查患者灌注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均无临床意义性改变。结论:(1)消痔灵(A组)与西施泰(B组)灌注后,均能不同程度减少患者24小时排尿次数,增加最大排尿容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少见,常规检查均无临床意义性改变。(2)灌注3月,24小时排尿次数比较,消痔灵组疗效优于西施泰组;灌注6月,最大排尿容量比较,消痔灵组疗效优于西施泰组。消痔灵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安全、有效,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其疗效等同于西施泰,部分指标优于西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