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海德格尔哲学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考察了老子思想与海德格尔生平和经历中的联系、以及对海德格尔文本和思想中的影响;其次重点分析了二者思想关联的一些基本主题、海德格尔对老子思想的吸收,以及老子思想对海德格尔语言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影响,尤其关注海德格尔对老子以及东亚思想的一些误解。在正文中,本文首先以自然无为之“道”为核心重点分析了老子的天地、人的内涵,道与天地、人的关系及以“自然”为根本规定的美学思想。其次以“世界”为线索分析海德格尔早中晚三个时期此在、天空、大地与世界整体,重点分析晚期天地人神所构成的“四元”世界,以及以“诗意”为根本的审美理论。最后则比较老子与海德格尔二者的“世界”观念,前者相关于老子的“四大”说,后者则相关于海德格尔思想晚期的“四元”理论。除了比较二者在世界整体上的根本不同外,特别注重世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审美以及人生上看似相似、实则差异的态度。第一章《老子的道》将道归结为道路、规律以及准则。实存、规律和人生意义三个层面的道皆归为作为本体、根源的道。而在有无关系上,表现为有无玄同、有无相生、有生于无,且不同于具体器物层次上的形而下的有无。老子世界的构成则体现在《道德经》第25章里,其中以道法自然为根本,天地人存在着等级序列。但由于道法自然,因此万物都只是取法自身,亦即以保持自身的本性为根本。在此意义上,天地万物包括人又是平等的。根据人对道的态度,人却可以被区分为几种。最重要的是得道的圣人,他通过“损”的方式来修道,他展现“仁”与“无私”的精神,并以一个清静无为的社会,亦即“小国寡民”为政治理想。第二章《老子论美》分析老子以道为本的美学思想。老子的美学思想不同于儒家,追求的不是“美”与“善”的统一,而是“美”与“真”的统一。这种与“真”统一的“美”直接影响了以“妙”为标准的审美传统。在审美上表现为崇尚自然、虚静、柔弱与无为,而这又与老子所要求的心灵的无欲、去智、不言紧密相关;在外形上则显示为由本性出发的天然、素朴,而不是巧饰、浮华。尤其在对“柔弱”的阐释上,强调“知雄守雌”,亦即强弱、刚柔不可偏废,老子并非只强调“柔”而反对“刚”,而是以“刚”为基础,以“柔”去展示“刚”。追求本真素朴的审美理念与“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第三章《海德格尔的世界》阐述海德格尔的“世界”内涵的变迁。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是存在即虚无。“世界”的含义也由早期的“此在”的世界,经过中期的与大地抗争的世界,最终发展为晚期天地人神“四元”游戏的世界,在其中人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早期,“此在”的“在世存在”亦即“于无存在”,这意味着沉沦是“此在”不可逃避的命运;中期,人处于存在被遮蔽的历史中。人通过艺术作品而追问存在的真理,而真理是在作品所显示的大地与世界的抗争中显现的;晚期,人只是“四元”世界中与其他三者完全平等的一个角色,与天地神一样都被语言召唤而显现。海德格尔晚期的思想显示出存在、思想和语言三者同一性基础上的温和宁静,这源于他从早期、中期到晚期思想的发展中,逐渐清除了形而上学的主体“设立”思想的残余,而回复到存在本源的自身显现之中。这在他后期的“诗意”思想以及“四元”世界的游戏中体现得特别明显。第四章《海德格尔论诗意》主要阐述海德格尔晚期的“诗意”美学思想。此种美学不同于传统的美学,而是从存在本身的显现出发,表现为“诗意的居住”。诗意即是一种接受尺度,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理性的设立;居住亦即存在,诗意的居住因此表现为人保留着、居住于自身的本性;而无家可归则是人远离了存在,因此人需要还乡。海德格尔的还乡并非现实中回到实际的故乡,而是在思想上的回归,因为思想作为建筑,给存在提供居住。居住和还乡都需要思想的学习:放弃自身的意愿,而去学会倾听和接受。第五章《道与世界》是对老子与海德格尔世界思想的比较,整体上的区别是老子的四大是自然性的,且是有序列的,共同为道所规定,而海德格尔的四元则是语言性的,四者是平等共存的。具体到二者世界的构成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老子的世界当中“神”并无重要地位,相反,自然的天地,在作为天道的象征的意义上,却具有与西方的神同样崇高的地位。在老子那里尊道而行的人是万物之灵,圣人是不死的;而海德格尔那里,被语言所召唤的人却是要死的,不死的只能是神。此章对“道”与“道路”、“道说”,“生”与“生成”、“反”“复”与“返回”等老子与海德格尔都涉及的主题也进行了辨析,它们虽有联系,但更多的是重大的差异。第六章《自然与诗意》则是老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比较。不仅“自然”与“诗意”这两个概念存在重大差别,它们所规定的思想与人生态度也迥异。老子的道之“明”与“昧”、“玄”不同于海德格尔那里既遮蔽又显现的“林中空地”;老子的“无为”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接受”;人世之“畏”也不同于存在之“畏”。动与静、“寂静”与“发声”等也各不相同。但在差异之中,老子与海德格尔在审美境界上的相似性却要大于其哲学思想上的相似性:“无为不争”和“泰然让之”都是一种让万物保持自身本性、不加干涉的淡然态度。由以上的分析可见,老子和海德格尔的思路差别是巨大的。尽管如此,他们的思想的主题和轴心仍然有着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要解决人的存在与本质这一根本问题。这也是人们相当普遍地认为海德格尔的思想可与老子相通,而且海德格尔本人也实际去了解老子思想的深层历史原因。但海德格尔是在20世纪的条件下来反对人的异化的,他既强调个性也重视个体,而老子重视个性却还没有个体的意识。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表层土壤中的八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给予评价。建立数学模型对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传播规律进行描述,从而寻找出污染源坐标。选用地积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买到无公害有机韭菜是广大消费者的热切期望。如何科学防治韭蛆,降低农药残留是当前韭菜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