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J)是发生于食管与胃交界区域内,侵及食管胃交界(齿状线)的腺癌。手术是治疗食管胃交界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是增加其死亡率的一项重要原因,其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足30%,而且在近十几年来并无显著改善,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是食管胃交界腺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但其原因及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既往研究证实,能够编码Spartin蛋白的SPG 20基因的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水平较高,导致Spartin蛋白的低表达,而正常的粘膜组织Spartin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因此,Spartin蛋白可能成为腺癌的分子标志物和致癌机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观察Spartin蛋白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食管为交界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标本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0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6~72岁,平均(54.5±6.9)岁。所有标本经HE染色病理证实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0.5 h内取新鲜癌组织、正常粘膜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份标本癌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中Spartin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在高倍镜下测定免疫组化结果。所得试验数据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相互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全部6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其中23例Spartin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38.33%;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正常粘膜组织组织60例,其中50例Spartin基因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3.33%,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正常粘膜组织Spart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组织(P<0.01);2 Spartin蛋白水平随临床分期增高、分化程度降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而明显降低,不同分期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9.212,P=0.018),不同分化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564,P=0.01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partin蛋白水平较低(χ2=9.414,P<0.005)。Spartin蛋白水平与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组织分型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3全部6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参与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6个月以上,观察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情况,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16个月无进展生存者46例,肿瘤进展者14例,其中吻合口复发1例,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9例(1例为纵隔淋巴结及肝多发转移);4随访的60例患者,23例癌组织Spartin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16个月发生复发转移4例,1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2.61%;Spartin蛋白阴性表达者37例,观察至术后16个月出现复发转移10例,1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72.93%;5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Spartin蛋白表达等临床病理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Spartin蛋白表达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子,浸润深度增加,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大(风险度=4.561,P=0.032),腺癌分化程度越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也越高(风险度=5.620,P=0.017),临床分期的越高,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大(风险度=5.254,P=0.021),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大(风险度=3.998,P=0.045);Spartin蛋白表达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大(风险度=2.998,P=0.025)。结论:1 Spartin蛋白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正常粘膜组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Spartin蛋白缺失表达可能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与食管胃交界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癌组织中Spartin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3 Spartin蛋白表达异常者具有明显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提示Spartin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食管胃交界腺癌预后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