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刘士聪散文翻译中的审美重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ctivexi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以其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形散神不散而被视为一种智慧的、个性的和精微的表现艺术,所以散文也被称为“美文”,散文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散文译本也需要使译语读者获得同源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审美体验。所以散文翻译的过程也被称为是“审美重构的过程”。在散文翻译中,怎样将散文进行审美重构并且能给读者以同样的审美感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理论框架。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使用活动,也必然与认知分不开。译者在做翻译时,需要构建原文本空间和译者空间两大输入空间,翻译过程正是译者将这两大空间进行创造性整合的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的解读,类属空间的映射及在译语空间的整合方可实现文学艺术的有效转换与再现,也意味着将原文进行审美重构及审美感受的有效传达。刘士聪教授的散文翻译自然流畅,极具文采,篇篇精美,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念。通过长期的翻译实践与体验,他提出了文学翻译的“韵味说”。然而一直以来只有少数人对其翻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翻译家刘士聪及其在《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中的翻译艺术,从形式和非形式两个层面探讨译者在翻译中的审美重构过程。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方法及研究问题。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刘士聪教授的翻译活动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的提出、发展、运作机制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在第四部分,作者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形式和非形式两个层面结合刘士聪教授译著《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详细分析译者在散文翻译中的审美重构过程。基此,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刘士聪的散文充分体现了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统一。用概念整合理论研究散文翻译是一种新的视角,它可以为美学重构的研究提供更可行的理论框架。从概念整合的视角进行散文翻译研究也进一步丰富了翻译理论,从而更好的指导散文翻译实践。
其他文献
通过文献调研、研究射流泵排水采气数字模型,编制优化设计软件,对川南矿区纳59、桐7和付22井进行排水采气优化设计计算,在1992年6月纳30井使用中取得预期效果,证明射流泵应用
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演员最为根本的目的是进行人物塑造,通过自己的神情姿态的变化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多样化的形体语言创造人物形象,使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舞台及荧屏之上,所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实现农村居民逐步实现老有所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打破二元经济格局,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在我国当今经济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城市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城市住宅小区物业中心与居民之间也存
微博作为新的社交平台,将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微博的应用平台将是一个有前途、值得参与的平台。中国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了多样化的业务服务。中国
为了保证电站设备的安全生产,改革传统的电站设备检修制度,提高电站设备的检测与管理技术势在必行。通过提高电站设备的监测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提高设备的
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思想是一具有多义性、规定性的话语体系。本文取社会思想史的视角,将日本的和平主义与日本战后体制的形成、发展变化结合,在日本“战后”的语境中进行问题的设
期刊